1831年和1834年法國裡昂工人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壓迫的兩次武裝起義。裡昂是法國絲織業中心。在工廠主和包買商殘酷剝削下,絲織工人和手工業者生活極為困苦。1831年初裡昂工人掀起一場以要求提高工價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工人多次舉行集會、請願、遊行。10月間,與包買商談判達成最低工價協議。但隨之在七月王朝商業大臣的支持下,包買商撕毀協定。1831年11月21日工人舉行抗議示威,與軍警發生衝突,轉為自發的武裝起義。起義者提出“做工不能生活,毋寧戰鬥而死”的口號。經過過3天戰鬥,工人一度占領裡昂城。起義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調來的軍隊所鎮壓。

  1834年4月9日裡昂再度爆發絲織工人起義。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審判罷工領袖,發佈禁止工人結社集會的法令。這次起義具有更鮮明的政治性質,不僅提出經濟要求,還提出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體的口號。起義者在旗幟上寫著:“我們為之鬥爭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工人組織互助社和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組織人權社、進步社的成員組成總委員會領導這次鬥爭。起義群眾同政府軍在裡昂郊區和市內進行6天激戰,終因力量懸殊被政府軍鎮壓。起義在巴黎和法國許多地區引起強烈反響,推動瞭法國工人運動的發展。裡昂工人的兩次起義是法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重要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