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南部地區粉碎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的戰役。

  蔣介石在對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失敗後,又很快於1931年6月組織第三次“圍剿”。這次“圍剿”,蔣介石親自擔任“圍剿”軍總司令,何應欽任前線總司令,調集23個師又3個旅共30萬人,採取長驅直入的戰略,企圖先擊破紅軍主力,再深入進行“清剿”。其部署是:以何應欽兼左翼集團軍總司令,指揮第1路進擊軍(即第6師)、第第2路進擊軍(即第18軍之第11、第14師)、第3軍團(即第6路軍第5、第8、第24師)、第4軍團(即第9師),從南城方向進攻,尋求紅軍主力決戰;以陳銘樞任右翼集團軍總司令,指揮第1軍團(即第19路軍第60、第61師加第52師)、第2軍團(即第26路軍第25、第27師)、第3路進擊軍(即第5路軍第47、第54師),從吉安、永豐、樂安方向深入蘇區,實行“進剿”和“清剿”。另以第10師和李延年旅為總預備隊,位於臨川;以第77、第28師和第34旅,位於吉安至贛州一線,擔任“清剿”、維護後方並攔阻紅軍西渡贛江;以第23、第79師和騎兵第1師位於南城、黎川、宜黃、臨川、樟樹(今清江)一帶,擔任“清剿”和維護後方,以第49、第56師和新編第4旅位於閩贛邊境,防堵紅軍東進。此外,還從河南抽調第53師到江西,準備在吉安待機。7月1日起,各路“圍剿”軍開始行動。

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這時,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共有3萬人左右,在粉碎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後,正展開於閩西、閩西北和贛南等地區開辟工作。中國共產黨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敵委員會對於國民黨軍必將舉行新的“圍剿”雖早有預見,但卻沒有料到會來得那麼快。6月30日,臨時總前委最後判明國民黨軍新的“圍剿”開始後,決定繼續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待敵深入根據地中心區,再集中兵力實行反攻。當即令獨立第4、第5師和紅3軍之第9師在吉安、吉水、永豐、樂安、宜黃以南地區,紅4軍之第12師在南豐以南和東南地區,協同當地地方武裝遲滯敵人前進,紅軍主力迅速收攏,向蘇區中心地區回師,準備適時轉入反攻。

  7月10日前後,紅一方面軍主力在臨時總前委書記毛澤東和方面軍總司令朱德指揮下,從閩西北出發,緊急行軍,繞道瑞金以北的壬田,於22日前到達於都以北的銀坑、琵琶壟地區,同紅3、紅35、紅7軍會師,28日又轉移到興國縣城西北的高興圩地區。此時,國民黨軍已深入蘇區20餘日,但一直未找到紅軍主力,至7月底始發現紅軍主力在興國地區,並判斷紅軍可能西渡贛江,於是以其主力分路向西向南急進,企圖壓迫紅軍於贛江邊而消滅之。

  7月31日,紅一方面軍得悉國民黨軍正向興國方向行動,其右側後富田、陂頭、新安一帶僅有3個團防守,由富田往東的後方聯絡線上防守力量也較薄弱。遂決定避敵主力,打其虛弱,先以主力由高興圩隱蔽北移,突破富田一點,然後由西而東,向敵之後方聯絡線上橫掃過去,置深入贛南蘇區之敵主力於無用之地,待其發覺回頭北向時,再乘其疲勞打其可打者。當日晚,紅軍各部開始向富田前進,當進到石陂以北時,發現第2路進擊軍兩個師已到富田,隨即改變計劃,於8月4日折返高興圩地區,另尋戰機。此時,各路國民黨軍紛紛逼近。其中進到崇賢、東固地區的第1軍團,進到興國地區的第1路進擊軍和第4軍團以及進到富田地區的第2路進擊軍,戰鬥力都較強。而正向良村、蓮塘前進的第3路進擊軍戰鬥力較弱。根據上述情況,紅一方面軍決定:以紅35軍、紅12軍第35師和獨立第4、第5師,協同地方武裝將第1、第2兩路進擊軍和第4軍團向萬安、良口牽引;將第1軍團鉗制在崇賢、東固之間地區;集中紅軍主力以中間突破手段,求殲向蓮塘前進的第3路進擊軍,爾後進擊龍岡、黃陂,調動敵人於運動中加以各個殲滅。8月5日晚,紅軍主力從興國、崇賢兩地國民黨軍之間20公裡的空隙中隱蔽東進,6日午前抵達蓮塘附近。這時,第1、第2路進擊軍在紅35軍等部牽引下正撲向贛江邊,第3路進擊軍正分向良村、蓮塘前進。當日晚,紅3軍團、紅3、紅4軍和紅12軍主力等部秘密接敵,7日拂曉發起攻擊,戰至9時,全殲國民黨軍第47師第2旅又1個營。接著,紅軍乘勝向良村急進,途中與由良村出援的第54師之第160旅遭遇,殲其1個團,該旅殘部逃向良村。紅軍銜尾猛追,攻入良村,又殲剛由城岡圩撤到良村的第54師師部和兩個旅的大部。

  良村戰鬥後,紅一方面軍以紅3軍佯攻龍岡,主力迅速東進,圍殲剛從君埠、南陵等地縮回黃陂之第8師。8月11日晨,紅軍抵近黃陂,並於當日中午對黃陂守軍發起攻擊,一舉突入村內,殲其兩個團。下午3時守軍殘部分向洛口、寧都突圍,紅軍在追擊中又殲其兩個團。至此,紅一方面軍從8月7~11日,連打瞭3個勝仗,從被動中奪取瞭主動。隨後,紅軍主力即轉到君埠以東君嶺腦山區休整。

  蓮塘、良村戰鬥後,蔣介石始知紅軍主力已由興國西北地區東進,並估計紅軍可能北出臨川。於是從8月9日起,令其第1、第2路進擊軍和第1軍團掉頭向東,企圖圍殲紅軍主力於寧都以北地區。12~15日,國民黨軍取密集大包圍態勢接近瞭紅軍的集中地──君埠以東地區。根據這一情況,毛澤東、朱德決定,以紅12軍(欠35師)偽裝主力向樂安方向佯動,將國民黨軍主力向東北方向牽引;紅軍主力秘密西返興國縣境內隱蔽休整待機。8月15日,紅軍主力2萬餘人,利用夜暗,通過正在東進的國民黨軍第1軍團和第2路進擊軍之間10公裡的間隙,進到楓邊、白石地區休整。紅12軍主力則大張聲勢地向東北方向行動。國民黨軍誤認紅12軍為紅軍主力,急令第1、第2路進擊軍追擊。紅12軍主力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將國民黨軍主力一部拖瞭近半個月,掩護瞭方面軍主力的西移和休整。8月底,蔣介石發覺紅軍主力已由君埠以東地區西去,隨即以第1軍團為先頭,其他部隊續後,再次西進。紅軍主力為進一步調動和疲憊國民黨軍,於9月初,繼續西移,轉至興國、萬安、泰和之間的均村、茶園岡地區休整。

  這時,國民黨軍在中央蘇區來回奔波已達兩個月,始終未能找到紅軍主力進行決戰,反而被殲3個師,士氣急劇下降。蔣介石不得不下令結束“圍剿”,實行總退卻。此時,紅一方面軍已休整半月有餘,士氣更加旺盛,在偵知國民黨軍總退卻後,決心首先殲滅由興國地區北撤之敵,爾後伺機擴張戰果。9月7日,當國民黨軍第4軍團由興國撤至高興圩以北長逕口南北地區時,紅3軍、獨立第5師迅速出擊,在老營盤截殲其1個旅。與此同時,紅一方面軍主力在高興圩給敵第60、第61師以嚴重打擊。9月15日,方面軍主力又在方石嶺以南追殲第52師及第9師的1個炮兵團和1個步兵營。至此,紅軍粉碎瞭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圍剿”。紅軍在反“圍剿”作戰中,軍長黃公略和師長鄒平、曾士莪犧牲。

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後,赤衛隊之一部

  這次反“圍剿”作戰,紅一方面軍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蘇區人民群眾的支援下,先後共殲滅國民黨軍17個團共3萬餘人,進一步發展和鞏固瞭中央蘇區。經過這次反“圍剿”作戰,紅軍取得瞭更豐富的經驗,全部的作戰原則就基本形成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