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南部粉碎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的戰役。

  1930年10月,蔣介石在結束同馮玉祥、閻錫山的戰爭後,迅速調轉兵力,組織對紅軍和蘇區的“圍剿”。蔣介石指令其駐江西的第9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組織對紅軍第一方面軍和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大規模“圍剿”。11月2日,魯滌平將其2個師又1個旅和由湖南、河南省調到江西省的5個師編為3個縱隊,開始向靖安、上高、高安、樟樹鎮、臨川川、南昌等地集中。此外,湖南何鍵令第19師進駐宜春,配合魯滌平所部的行動。

  10月下旬,紅軍第一方面軍約4萬人,正在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兩岸地區活動。在查明國民黨軍準備發動“圍剿”的情況後,中國共產黨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依據敵強我弱、敵大我小的實際情況,提出紅軍應先向蘇區內退卻,依靠蘇區人民的支援和有利的地形條件,發現和造成敵人的弱點,使敵我兵力對比發生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變化,然後集中兵力實施反攻,各個殲滅敵人於運動中,以粉碎敵人“圍剿”。這就是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10月30日,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在羅坊會議上通過瞭這一方針,並決定紅軍主力東渡贛江,在地形、群眾條件較好,且便於爾後發展的贛江以東地區作戰。據此,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中共江西省行動委員會和省蘇維埃政府,對紅軍和蘇區人民進行政治動員,組織人民實行堅壁清野,部署遊擊戰爭,建立支援紅軍作戰的組織等反“圍剿”的準備。11月5日前後,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毛澤東,以第3軍留在贛江西岸監視敵人,率第3軍團、第4、第12軍東渡贛江,轉到新淦(今新幹)、崇仁、南城、宜黃、樂安、永豐之間地區,做群眾工作,籌措給養,訓練部隊。

  5日,魯滌平3個縱隊開始進攻。7日,分別進到清江、新淦、新喻(今新餘)、分宜等地。紅軍已先期轉移,國民黨軍撲瞭空。魯滌平發覺紅軍東渡贛江後,即以主力轉向贛江東岸推進,尋求紅軍主力決戰。

  國民黨軍大規模進攻開始後,紅軍即以少數兵力配合地方武裝遲滯、消耗、疲憊、迷惑敵人,主力於11月中旬分別從贛江東面的新淦、崇仁、南城、宜黃、樂安、永豐之間地區和贛江西面的路口、油田地區,逐次向蘇區中部轉移,12月中旬到達平田、砍柴岡、安福圩地區,隱蔽待機。

  11月18~20日,魯滌平各縱隊分別進到吉安、吉水、永豐、樂安、宜黃、南城等地,結果又一次撲空。此後,魯部即在上述各地進行“清剿”。12月上旬,蔣介石到南昌親自組織對中央蘇區的進攻。這時,其總兵力已達11個師又2個旅共10萬餘人。為瞭加強指揮,蔣介石設立瞭“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魯滌平兼主任。其部署是:以第6路軍第24師由蛟湖向東韶、洛口、寧都進攻,第8師由黃陂(宜黃南30公裡)、南豐之線向廣昌、寧都、雩都(今於都)進攻,歸該路軍指揮的第56師經建寧向石城推進,第49師和暫編第2旅向瑞金、會昌推進;第9路軍第18師由永豐分經古縣、白沙進攻東固,第50師由樂安分經招攜、藤田進攻龍岡、東固,新編第5師由吉安經富田進攻東固,第77師以主力防守吉安,一部分兵力向安福方向“清剿”,新編第13師在臨川,崇仁維持後方交通,獨立第14旅北開武寧縣進行“清剿”;第19路軍的第60、第61師經萍鄉分向萬安、泰和前進,第34旅仍防守贛州。

  12月16日,國民黨軍開始向蘇區中心區進攻。國民黨軍不斷遭到紅軍小部隊和人民武裝的襲擾、阻擊,至21日,其新編第5師(後改為第28師)、第18、第50、第24、第8師分別進到東固、招攜、草臺崗、三坑等地,進行整頓補充。

  為瞭不失時機地轉入反攻,紅一方面軍於12月21日集中到黃陂、麻田地區隱蔽待機,進行臨戰準備;同時,派出紅12軍第35師獨立活動於興國東北約溪地區,嚴密監視西面國民黨軍的行動,並將其註意力吸引到西面。

  國民黨軍經過幾天整補後,又繼續向蘇區中心區推進。12月24~28日其5個師先後進到因富、南壟、源頭、洛口、頭陂等地;兩個師由萬安、泰和向興國推進。這時,已深入到蘇區腹地的國民黨軍,在一部紅軍和蘇區人民武裝的阻擊、襲擾下,兵力分散,補給困難,部隊疲勞,士氣沮喪,許多弱點都已暴露出來。根據國民黨軍的進展情況,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決心集中兵力,首先殲滅最接近紅軍集中地的第50師。12月25日和27日,紅軍主力兩次在小佈附近設伏,準備待第50師脫離源頭陣地,求殲該師於運動中。但因該師在源頭未出動和剛一出來又縮瞭回去,紅軍未能達到預期目的,撤回原集結地待機。

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

  12月28日,魯滌平命令其深入蘇區的5個師向寧都以北的黃陂、小佈、麻田地區之紅軍實施總攻。部署是:第50、第24師於源頭、洛口加築工事,嚴密戒備;第8師占領吳傢坊、田頭,準備由東向西進攻;第18師經龍岡進占五門嶺,第28師經約溪進占南坑圩,準備由西向東進攻。其前線總指揮兼第18師師長張輝瓚以1個旅留守東固,率師部和兩個旅,在由因富向約溪前進的第28師1個旅的配合下,於29日進占龍岡。

  紅一方面軍得到第18師主力孤軍向龍岡推進的情報後,當即決定:以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政衛團占領黃陂附近地區的陣地,在赤衛軍、少先隊配合下,鉗制源頭、洛口、頭陂之敵;集中主力於29日分兩路秘密開進,求殲敵第18師主力於運動中或立足未穩之際。29日下午,紅一方面軍在向龍岡前進的途中,查明敵第18師已進到龍岡,隨即確定攻擊龍岡。部署是:左路紅3軍於30日晨占領木坑以北地區和亭子嶺主要陣地,繼向龍岡攻擊前進;紅12軍(欠第35師,指揮第64師)於30日拂曉向表湖前進,以一部分兵力占領龍岡南端、水西西端之盲公山,主力截斷龍岡至南壟大道,從蘭石、茅坪攻擊龍岡之敵側背。右路紅3軍團、紅4軍,以主力向上固、下固前進,以一部兵力到還鋪附近,向龍岡西北端之張傢車攻擊前進;如上固無敵,主力向還鋪、張傢車攻擊前進,以一部兵力向下固、潭頭警戒。在約溪地區的第35師,於30日午前插至南壟、龍岡間,配合紅12軍主力攻擊龍岡,並向南壟警戒。方面軍總部於30日進到小別附近指揮。

  30日晨,張輝瓚以第18師之第52旅為先頭,師部及第53旅隨後,由龍岡向五門嶺前進。9時許,第52旅先頭部隊在小別以西登山時,突然遭到居高臨下的紅3軍先頭第7師的迎頭痛擊。接著,張輝瓚先後以2個團和4個團向紅軍猛攻,均被擊退。此時,紅軍各部已進到指定位置,並完成瞭對第18師主力的包圍。16時,紅軍發起總攻,激戰至黃昏,全殲第18師師部和兩個旅,俘張輝瓚。

  紅軍殲滅第18師主力,取得初戰勝利後,深入蘇區的其他國民黨軍紛紛撤退。紅軍乘勝於1931年1月1日轉兵向東,追殲由源頭東撤之第50師。3日,紅軍追至東韶地區,殲滅該師1個多旅,其殘部逃向臨川。至此,紅軍打破瞭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大規模“圍剿”。

  這次反“圍剿”,紅軍第一方面軍實行誘敵深入的方針,在蘇區人民支援下,共殲國民黨第1個師部、3個多旅約1.5萬人,繳獲各種武器1.2萬餘件,取得瞭反對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的重要經驗,鞏固和擴大瞭中央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