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當局或中央銀行相對或絕對減少貨幣供應量的政策措施。

  目的 在經濟增長過熱或出現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為控制有效需求,以降低過熱的經濟增長速度,抑制通貨膨脹。在特殊條件下,如戰爭、國民經濟軍事化、國傢開支龐大,使貨幣供應量超過貨幣需要量,形成公開或隱蔽的通貨膨脹,為瞭穩定幣值、發展經濟,也可以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

  方法法 ①運用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如提出以抑制通貨膨脹為中心的治理整頓政策措施,對貸款總量與構成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②運用經濟手段緊縮貨幣供應量。西方國傢在緊縮時,多使用經濟手段。如通過調高利率,以提高資金成本,限制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中央銀行拋售有價證券,吸收貨幣資金,以限制銀行向企業的貸款數量;提高法定準備率,相對減少銀行可用於對企業放款的資金數量。

  後果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緊縮貨幣通常都會有兩種後果:①由於緊縮貨幣,可以抑制過旺的需求,降低通貨膨脹率,保持幣值相對穩定,有利於經濟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②緊縮貨幣通常伴隨著經濟增長率下降,失業率上升,如緊縮措施過猛,會導致生產萎縮,經濟衰退,使失業人數劇增,人民實際收入下降。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供應量超過貨幣需要量,形成物價持續上升,這就是通貨膨脹。當貨幣超供應時,經過一定的滯後期,它會通過價格水平上升,使貨幣供應量與貨幣需要量之間由舊的均衡點過渡到新的均衡點。在新的價格水平上,貨幣供求達到均衡,隻要適量、正常供應貨幣,通貨膨脹的因素就可以消除,而不必緊縮貨幣供應。當然,在通貨膨脹嚴重時,為瞭在短期內穩定幣值,也可以實行緊縮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