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的未來價格的相對變動對當前價格的相對變動之比。一般用價格預期彈性係數來表示。即:

式中 F表示未來某種商品的價格;Δ F表示未來該商品價格的變動水水平; C表示即期該商品價格;Δ C表示即期該商品價格的變動水平。

  價格預期彈性的概念是英國經濟學傢 J.R.希克斯1939年提出的。他指出:人們會根據政治新聞、當前和近期的經濟事件、流行的輿論以及過去價格變動的經驗等,對未來時期的價格做出預期,並根據預期價格和當前價格的比較,做出購買決定:價格低的時候多買一點,價格高的時候少買一點。

  價格預期彈性反映購買者對即期價格上漲的態度。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下表表示:

價格預期彈性

  價格預期彈性影響需求:如果購買者的價格預期彈性大於1,即期價格的提高將導致需求增加;彈性小於1或為負,當前價格的提高會促使需求下降;彈性等於1,當前價格的變動對需求完全沒有影響。例如:如果當前價格提高10%,促使購買者對未來價格的估算,也修改為增加10%,當前價格和未來價格之比保持不變。這樣,消費者就沒有必要改變整個時期購貨方面的分配情況。

  價格預期彈性也影響供給:當生產者知道當前價格提高時,要考慮安排對市場的供給。如果生產者的價格預期彈性大於1,他將扣留商品供給,以便享有預期較高的未來價格;彈性小於1或為負,他願意當前多賣掉一些商品,以避免預期較低的未來價格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