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牲畜以取得畜產品的生產部門。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業的畜種主要有:牛、馬、驢、騾、駝、鹿、豬、羊、兔、雞、鴨、鵝、鵪鶉及各種皮毛獸等。其他一些動物飼養,如漁業、蠶業、蜂業和養殖青蛙、蚯蚓、蠅蛆及觀賞用的鳥、蟲、獸等,習慣上不包括在畜牧業之內。役畜飼養不屬於畜牧業,但習慣上和在中國統計中均歸入畜牧業。畜牧業提供的產品有肉、蛋、奶、毛、皮、鬃、絨、羽、茸、骨、血、糞等。其中有許多是重要的生活資料或生產資料。

  種類及特點 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對畜牧業有多種劃分。按飼養牲畜類別劃分,有養豬業、養牛業、養羊業、養雞業等。按飼養牲畜的方式劃分,主要有:①草原畜牧業。其特點是以草原為生產基地,以放牧為主要飼養方式,以草食動物為主要飼養對象。在畜牧業發展史上起源最早。在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迄今草原畜牧業仍為畜牧業的主要部分。北美、歐洲草原畜牧業也很發達。②舍飼畜牧業。其特點是以農作物及其副產品為主要飼料來源,以人工圈養為主要飼養方式,一般以精料型動物(如豬和禽類)為主要飼養對象。還有放牧和舍養二者相結合的半舍飼畜牧業。此外,按飼養牲畜的地區特點劃分,主要有牧區畜牧業、農區畜牧業和城郊畜牧業。還可以按集約或粗放經營劃分為集約型畜牧業與粗放型畜牧業;按專業與副業劃分為專業畜牧業與副業畜牧業;按生產周期長短劃分為長期畜牧業與速效畜牧業等。

  畜牧業的特點是:①以有生命的動物為勞動對象,其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交織在一起;②以植物性生產為基礎,通過動物的生活機能將植物能轉化為動物產品,並將不能吸收的物質變成有機肥料再還給土地;③作為生產資料的牲畜,其變化過程是:投入生產、高產、退化、衰老、淘汰,不象土地那樣肥力可以不斷提高,也不象機器那樣磨損後可以局部更換。掌握畜牧業的上述特點,對於按照動物的生長發育規律提供所需的環境條件;處理好畜牧業中生產、積累、消費之間,畜牧業與種植業之間,畜牧業投資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合理地安排畜群結構,發揮牲畜的生產效能,都有重要意義。

  產生和發展 取得畜產品是人類有史以來的重要經濟活動。從狩獵到原始畜牧業,到傳統畜牧業,再到現代化畜牧業,是人類取得畜產品的方式所經歷的幾個主要階段。狩獵表明人類已從躲避強大、敏捷於自己的野獸進入瞭制勝野獸的階段,是促進工具的產生和改進的重要動力。但是,狩獵技術的發展雖然提高瞭效率,但也降低瞭野獸的再生產,所以狩獵不能作為人類生存的長遠依靠。原始畜牧業是從制勝野獸進入瞭馴服野獸,從依靠獵物進入瞭依靠生產畜產品的階段。原始畜牧業主要利用天然飼料,實行遊牧,依靠植物群落的自然更新來保證飼料的供應,畜牧業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從依靠天然飼料轉向依靠人工栽培的飼料,實現原始畜牧業向傳統畜牧業過渡是畜牧業繼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傳統畜牧業主要以種植業產品為飼料,其生產水平首先決定於種植業的生產水平。種植業在其發展的一個很長時期中,單位面積產量低,增產主要依靠擴大耕地面積。因此,當時的畜牧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人地比例。在人多地少的條件下,畜牧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隻能長期處於低水平狀態,在種植業為主的地區一般處於副業地位。隨著近代科學技術在農業中的運用和人們對畜產品需要的增加,使畜牧業發生瞭深刻的變化。主要表現在:①種植業現代化為畜牧業現代化提供瞭飼料條件;②畜牧業的商品化推動瞭專業化的發展,使畜牧業愈來愈多地從副業變為主業,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化生產部門;③牲畜的品種革命使高效品種代替瞭傳統的品種,雜交優勢得到廣泛應用;④機械化、電氣化、工廠化的發展實現瞭裝備的革新;⑤營養科學成果帶來瞭飼料配合化、飼料生產工業化等。這些變化的結果是傳統畜牧業為現代畜牧業所代替。

  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 畜牧業的地位首先決定於動物食品的重要性。動物食品比植物食品的營養元素更完全,更接近於人的生理需要,尤其重要的是更有利於提高人類大腦的功能。所以發展畜牧業是提高生活水平,改進人口素質的不可代替的條件。畜產品也是優質衣物原料。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畜牧業的各種主副產品得到更廣泛、更有價值的利用。

  牲畜是將飼料加工成畜產品的活機器,可將人不能直接利用的一些廢棄物用作飼料;有些有用的、有價值的產品用作飼料後所轉化的畜產品可以更有用、更有價值。因而,畜牧業能夠化無用為有用,化小用為大用及變無價為有價,變低價為高價。

  飼料轉化為畜產品,是物質與能量在質量上的提高,數量上的減少。如飼料轉化為豬肉,能量轉化效率隻有15%左右,約85%的能量消耗在豬維持體溫和維持生命所必需的采食、咀嚼、吸收和消化等生理活動及其他損失上。同樣的種植業產品直接利用比轉化為畜產品後再利用,可在較低水平的基礎上維持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在種植業水平低的條件下,發展畜牧業要受到很大限制。種植業水平提高後,尤其是口糧得到充分滿足後,就可能實現畜牧業的大發展,而且,為瞭給增產的種植業產品開辟出路,也必須發展畜牧業。

  畜糞是畜牧業的副產物。利用畜糞肥田是使來自土壤的養分重返土壤的形式。利用外部飼料則是使非耕地的土壤養分或外地、外國的土壤養分輸入本地耕地的形式。中國農民長期以來選擇養豬與種糧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就是為瞭利用畜牧業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