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企業對固定資金來源和運用的計畫、組織、控制和監督等工作的總稱。其任務是,有計劃地合理地運用固定資金,保持固定資產的良好運轉狀態,通過更新、革新、改造,不斷提高固定資金的使用效益。

  主要內容 ①根據企業產品品種和生產規模,確定正常生產的固定資產需用量,合理而節約地使用固定資金;②組織固定資金的購建、驗收、調出調入、內部轉移、清產核資;③核算固定資金增減變化,維護國傢和企企業投入資金的權益;④定期進行固定資金的清查和盤點,積極處理閑置設備;⑤按國傢規定提取大修理基金、折舊基金和各項用於購建固定資產的專項基金;⑥用好管好國傢投資和企業的大修理基金、更新改造基金和各項專用基金,加強可行性研究,優化設備配置;⑦把資金管理和實物管理結合起來,實行固定資金分管責任制;⑧分析固定資金的利用狀況,研究和制定提高固定資金使用效果的措施等。

  管理方式 修理、更新和積累是固定資產再生產的三種基本形式,決定著在固定資金供應上設置不同的資金渠道,實行不同的分配和管理方式。①修理,包括日常修理和按技術規程規定進行的間隔一年以上的大修理,前者因其支出的經常性而直接計入成本;後者則由於其費用支出的不均衡性和價值決定上起決定作用的平均數之間的矛盾而實行預提大修理基金方式,使勞動資料從投入運行起,就負擔其整個使用期間所需大修理費用的平均數;②更新,即實物替換,按照固定資產價值周轉方式,通過計提折舊的方式,從銷售收入中進行補償,建立起折舊基金,以備進行實物更新時使用;③積累,即購建新的固定資產,擴大生產規模,實行國傢投放和企業從利潤留成建立生產發展基金等方式解決資金來源。修理、更新和積累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一定的交叉性和流動性。故在管理上,既要堅持三種不同渠道的資金專項使用原則,又要從實際出發,在有利於提高資金效益時在一定范圍和條件下結合起來使用。

  分管責任制 中國實行固定資產分口分級管理。基本做法是:在廠長領導下,按照固定資產的不同類別,由各職能部門歸口管理。如生產設備歸設備科負責;動力設備歸動力科負責;運輸工具由運輸部門負責等;再由各職能部門落實到車間、班組、崗位進行分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