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企業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購進與銷售同一商品的價格差額。又稱進銷差價。由經營該商品的企業或企業群體在從事商品收購、運輸、儲存、銷售活動中所形成的費用,稅金和利潤,市場供求狀況以及國傢政策等因素決定。

  中國管理國傢定價和國傢指導價通常使用購銷差率和銷進差率。購銷差率是指購銷差價額占購價額的百分比;銷進差率是指差價額與銷價額的百分比,又叫折扣率。前者適用於順加作價,後者適用於倒扣作價,是計算和控制銷售價格水準,協調農商、工工商企業利益,維護國傢、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利益的重要工具;也是工商企業管理價格,進行企業價格決策使用的方法之一。

  當經營某種商品的購進價高於銷售價時,其表現為負值的進銷差價,通常稱為進銷價格倒掛。許多國傢在一定時期內對少數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價格管理通常采用這種辦法,但需要由國傢財政給予補貼。

  在中國,價格體系中的購銷差價有工業品購銷差價、農產品購銷差價和建築產品購銷差價等大類。由於經營企業不同,其購銷差價還有幾種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①購零差價。經營企業在產地邊收購、邊以零售價格銷售其商品所形成的購銷差價,多見於農產品和工業品批零兼營企業。②原料成品差價。經營企業在當地收購,就地進行簡單加工,再以零售價或出廠價、批發價銷售商品所形成的差價,多見於農工商、牧工商、漁工商、林工商等一條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