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一級市場上發行的公債,由於某種需要被其持有者在二級市場上進行公債買賣所形成的公債的流動。

  公債流通一般有兩種形式:①交易所交易。公債與股票一樣,可以通過證券交易所進行,因此又稱場內交易。證券交易所是買賣股票、國傢公債、公司債等有價證券的有組織、有固定場所的市場,證券交易所本身並不買賣,隻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易場所。交易所的一切交易必須在場內公開作價成交,並每天向顧客公佈交易的行市、數量等資訊。國傢發行的公債一般都能進入交交易所進行交易,但大多以長期國債券為主。②場外交易。指在證券交易所以外的市場進行的證券交易。這種交易是在證券公司之間或在證券公司與客戶之間直接進行的,也稱“櫃臺交易”或“店頭交易”。場外交易的證券大多為未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證券,但也包括一部分上市證券。西方國傢的公債券一般在店頭市場交易,交易量約占公債券流通量的95%左右。

  公債券由於其發行量大、發行范圍廣、信譽程度高,其流通性比其他債券要高,流通量也大。從流通范圍來看,一般都是全國性,甚至是國際性的。如美國的國債就在一些國際證券市場上流通;從流通量上比較,公債券流通一般占整個證券流通市場流通量的90~95%,如中國國庫券的流通量就占中國證券流通市場流通量的95%,日本、美國等國國債券流通量占其國內證券流通量的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