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暫不用於購買消費品的那部分儲蓄存款和手持現金,即待實現的用於購買消費品的那部分有支付能力的貨幣。又稱消費品的潛在購買力。

  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和手持現金,由於本人或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隨時都有可能投入市場購買商品,所以是社會(國內市場)潛在的消費品購買力,亦稱後備購買力。

  消費品的潛在購買力的大小,決定於市場商品供應狀況和城鄉居民貨幣收入水準。當市場商品供應豐富、花色品品種齊全、質量優良、價格合理,潛在購買力就會減小;反之,則會增加,即出現儲幣待購和持幣待購的現象。另一方面,城鄉居民貨幣收入的增加或減少,一般與消費品潛在購買力大小成正比。

  在一定條件下,消費品的潛在購買力如有所增長,市場上可實現的購買力就會減少;反之,可實現的購買力就會增多。所以,計算分析潛在購買力,對國傢和某一地區組織商品貨源,安排好國內和地區市場均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調查研究和分析消費品的潛在購買力的大小,還可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市場供應狀況、貨幣流通狀況、資金利用狀況,以及居民生活需求發展變化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