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率的簡稱。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

  利率水準受多種因素影響。①平均利潤率。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是借貸資本的伴生物,是利潤的一部分,因此,利率不能超過平均利潤率,且隨平均利潤率的變動而變動。隻有在特殊情況下,利率才會等於或超過平均利潤率。例如,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由於借貸資本奇缺,少數資本傢急於償債,被迫以高於平均利潤率的利率借款。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利息來源於社會純收入──利潤,為保證企業的合合理利潤,利率也必須受平均利潤率的制約。②資金供求狀況。利率實際上是借貸資本的價格。一般情況下,平均利潤率決定利率水平的總趨勢,而資本供求狀況在某一時期、某一領域對利率的升降起直接作用。市場上資本供應越緊張,利率就上升,反之,則下降。③借貸期限。利率隨借貸期限的長短而不同。通常,借貸期限越長,利率越高,反之越低。從存款來看,存期愈長,資金愈多,銀行就有可能更有效地運用資金,賺取更多的利潤,同時也必須向存款人支付較高的利息;從貸款來看,貸款期限越長,銀行受到機會成本損失的可能性越大,銀行收取的利息也較高。④預期價格變動率。有紙幣流通就有通貨膨脹的可能性,通貨膨脹會引起物價上漲,紙幣貶值。而紙幣貶值又給借貸資本造成損失。從存款來看,如預期物價上漲率高於存款利率,即實際利率為負值,那麼儲戶就會產生“存錢不如購物”的心理而大量提取存款,發生“擠兌”現象,甚至引發金融危機;從貸款來看,預期物價上漲率過高,貸款利率過低同樣會給銀行造成損失,為彌補這種損失,銀行必須提高利率水平。⑤銀行費用。銀行作為經營貨幣資金的企業必須進行經濟核算,銀行扣除經營費用以後應有一定的盈餘,因此保持存貸款的合理利差是調整利率水平的又一重要影響因素。從理論上講,存貸利差應等於銀行經營費用與盈利之和。銀行隻有節省費用支出,才能提高盈餘。⑥國傢宏觀經濟政策。利率政策是國傢宏觀經濟政策的一部分,在西方國傢,中央銀行的貼現率政策起著引導市場利率走向的重要作用。在中國,利率的調整須根據國傢宏觀經濟政策及產業政策區別不同情況,實行差別利率政策。此外,利率的高低還受借貸資本的風險大小、歷史因素和社會習慣等影響。

  中國現行利率通常以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表示,以“厘”為計息單位。而“厘”本身內涵是不一致的。如年息10厘指10%,月息10厘指10‰,日息10厘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