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世紀30~40年代中國最大的一傢私營航運企業。由實業傢盧作孚在1925年發起籌辦,議定集資5萬銀元,1928年6月10日在四川合川正式成立(後遷重慶)。盧作孚(1893~1952)重慶合川人,任民生公司總經理。後來曾任國民黨政府川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四川省建設廳廳長和交通部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自香港回國,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1952年去世。民生公司最初從上海訂購70噸小輪船船“民生”號,行駛重慶、合川間,短航客運,獲得商旅好評。當時值英、日等國侵略勢力在川江上橫行,人民群眾愛國反帝浪潮高漲,民生公司積極投入瞭收回內河航權的鬥爭。公司高級航員均由中國人擔任,同時招考培訓員工,並革除瞭當時沿襲外輪買辦承包的辦法,船上各項業務由公司統一管理。1930~1935年間,先後收買並入中外各傢航業的輪船近40艘,經營航線由川江一隅逐步延伸到長江中下遊。1937年,資本擴充到350萬元,輪船增至49艘,18000多噸,並逐步擴大投資范圍,兼營煤礦、染織、水電、船舶修造、銀行保險等業。

  抗日戰爭期間,長江中下遊被日軍侵占,民生公司依據川江,保全瞭大部分船舶,成為後方水上運輸的主力。抗日戰爭勝利後,民生公司利用戰時外匯積累和從國外貸款,購進新型客貨輪船,除恢復長江航線外,陸續開辟沿海、南北洋航線。又與金城銀行(見“北四行”)合資創辦太平洋輪船公司,開展遠洋業務,航線伸展到越南、泰國、菲律賓和日本。職工人數達到8000多人,船舶增至146艘,63000多噸。

  民生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中,與四川軍閥、國民黨政府以及外國資本互相利用,而又互相矛盾。但終因官僚資本的壓榨,外商侵華航業的傾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一兩年,公司債臺高築,不得不出賣部分股權,瀕臨破產的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貸給巨款,同時組織川糧東運,解決瞭公司的困難。1952年9月1日實行公私合營後,運輸量不斷上升,成本下降,連年盈餘,成為公私合營企業的一個范例,1956年完成瞭社會主義改造,成為國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