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單位向就醫者收取的費用,主要有門診掛號費、住院床位費、手術費、化驗費、檢查費、治療費和藥品費等。屬事業性收費。

  中國的醫療單位主要由國傢、集體開辦,個體開辦的為數較少。集體辦醫是一種集資辦醫形式,城市中的聯合辦醫,農村的合作醫療等都屬於集體辦醫。個體辦醫主要指個人開業的醫療診所。由於個體辦醫沒有財政撥款,醫療消耗完全靠收取醫療費補償,因此其醫療收費水準高於國傢辦醫。集體辦醫有一定的資金來源,並帶有互助性質,但沒有財政政撥款,其醫療收費水平介於國傢辦醫和個人辦醫之間。

  中國實行公費醫療、勞保醫療和自費醫療三種收費制度。公費醫療是指醫療費由國傢預算開支,享受公費醫療者主要是國傢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勞保醫療是指醫療費由企業職工福利基金開支,享受勞保醫療的對象主要為國營、集體企業的職工;自費醫療是指醫療費由個人負擔,城市中的非就業人口,以及農村人口均為自費醫療。考慮到自費病人的承受能力,國傢開辦的醫療診所規定自費醫療的收費標準一般低於公費醫療1/3左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一直強調醫療衛生事業的福利性,國傢開辦的醫療診所實行低收費政策,收費低於成本較多。1979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各地不同程度地調整瞭醫療收費標準。對使用新技術、新設備進行醫療服務的項目,實行按不含工資的成本收費;專傢掛牌門診收費比普遍門診高。國傢醫療機構的經費改由財政撥款和醫療收費兩部分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