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要消耗能量,但是,運動時蛋白質的氧化和氮的排泄並不顯著高於安靜狀態。即使在某些條件下,含氮廢物的排泄增多,但供能所占的比例也較少。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主要在於對整體代謝起調節作用。所以,當機體的糖和脂肪充足時,蛋白質通常不是肌肉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

  運動對血漿蛋白有一定影響。耐力訓練者血漿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總量高於同年齡的非運動員。運動時,血漿蛋白濃度通常增加,其中主要是白蛋白增多,其次是某些球蛋白,但血漿蛋白總總量通常增加或變化不明顯,在某些條件下也可能有少量減少。血漿蛋白質是維持血漿容量的重要因素。血漿蛋白的這些代謝特點,對保證運動時的血量供應有著重要的意義。

  血漿含有多種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在運動時的變化最大,顯著高於其他氨基酸的變化水平。丙氨酸從肌肉釋出,被肝臟攝取。在肌肉中,丙氨酸可由丙酮酸氨基化生成,隨血行至肝臟脫去氨基後,異生為葡萄糖。生成的葡萄糖隨血行至肌肉分解為丙酮酸,部分丙酮酸經轉氨基作用再生成丙氨酸。如此反復,稱為葡萄糖—丙氨酸循環。肌肉中丙酮酸氨基化所需的氨基,主要來自纈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葡萄糖—丙氨酸循環,不僅運轉瞭丙酮酸以重新合成為糖,為肌肉提供瞭能源,而且還運轉瞭氨基,對免於血氨升高也有一定意義。

  運動對尿素的產生有一定影響。短時間的劇烈運動,能使血清尿素濃度增加。強度大而持續時間長的運動,尿素增高更多,且在次日還不能恢復到運動前水平。在訓練期間,如果血清尿素持續升高,則被認為是身體對運動量或環境不適應的表現,所以,人們把血清尿素作為評定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態的重要指標。

  運動時,血氨濃度通常增加,運動強度越大,增加越多。增加的血氨主要來自肌肉,或者來自氨基酸的脫氨基,或者來自嘌呤核苷酸循環,其機理和意義還有待研究。

  運動對肌酐的排泄有顯著影響。運動時,尿肌酐的排泄率和廓清率都比運動前低,血肌酐濃度增高,但運動時肌酐的生成率並不高於運動前水平。此外,運動員的尿肌酐系數高於同年齡的非運動員。在短跑和體操項目中,優秀運動員的尿肌酐系數最高。這表明肌酐的產生相對穩定,尿肌酐系數與肌肉的工作能力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