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籃球比賽中進攻或防守時集體配合與協調行動的組織形式。目的是使全隊形成有機聯繫的整體,充分發揮個人技術和特長,以便在激烈對抗中爭取主動,獲得勝利。籃球戰術可分為戰術基礎配合、全隊進攻戰術、全隊防守戰術。

  戰術基礎配合 指作為全隊戰術基礎2~3人參加的簡單配合。屬於進攻方面的基礎配合,有發動及接應快攻的配合,結束快攻的配合,陣地進攻中的傳切配合、掩護配合、策應配合、突破分球球配合等。屬於防守方面的基礎配合有防快攻結束時的以少防多的配合,人盯人防守時的關門、擠過、穿過、換人、協防、夾擊、補位配合。

  全隊進攻戰術 一般是根據對方的防守戰術而采用的針對性進攻戰術,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快攻戰術 以最快的速度發動進攻,創造以多攻少的投籃機會的戰術。發動快攻有4個時機,即搶得籃板球時、搶得或斷得球時、擲界外球時和跳球得球時。快攻的組織形式有長傳快攻和短傳快攻。現在快攻戰術已從2~3人參加發展為5人全體參加。因此,使快攻和陣地進攻聯成瞭一個完整進攻戰術體系。目前一些國傢的強隊,在快攻和陣地進攻配合之間創造瞭一種“銜接段進攻”配合打法,即在快攻結束階段未能獲得以多打少的投籃機會時,乘對方防守立足未穩,立即發動陣地進攻配合。

  人盯人防守時的進攻戰術 以落位陣形的不同,分為“2—3”、“2—1—2”、“2—2—1”落位單中鋒進攻法;“1—3—1”、“1—2—2”、“1—4”落位雙中鋒進攻法;“1—2—2”(馬蹄形)落位機動中鋒策應進攻法。無論采用哪種落位陣形,發動配合後一般都是由傳切、掩護、策應、突破分球等基礎配合貫穿於全隊配合之中,或以某一種基礎配合為主,組成全隊戰術配合。究竟應以哪種基礎配合為主?這既要根據本隊內外線隊員的身高和技術特點等具體條件,又要針對對方防守情況而定。如對方擴大防區,可多用策應、傳切、突破分球配合;對方縮小防區,可多用掩護配合,創造中距離投籃機會。當前,針對半場人盯人防守已發展為既有盯人又有聯防優點的綜合性防守戰術,世界強隊新發展瞭以連續傳切、掩護為主的“移動進攻法”。

  區域聯防時的進攻戰術 應首先采用快攻突擊。對方聯防佈陣之後,則要針對防守陣形的薄弱地區決定進攻落位陣形,例如用“1—3—1”落位進攻“2—1—2”和“2—3”聯防; 用“2—1—2”落位進攻“1—3—1”聯防。進攻聯防時的配合,有時采用快速而有節奏的傳球,破壞防守陣形,利用出現漏洞的機會進行投籃;或運用插角、溜底線空切,形成局部防守隊員負擔過重,以多攻少;也可用中鋒策應、掩護和突破分球配合,打亂對方防守陣形,進行攻擊。

  全場緊逼人盯人防守時的進攻戰術 應多采用無球掩護配合,斜插中路策應配合和拉空後場運球突破。

  全場區域緊逼防守時的進攻戰術 應多采用隨球跟進向回傳球、空切反跑、中路策應和側對防守人、慢速運球將球安全推進到前場等配合,少用快速運球突破,以免被夾擊斷球。

  混合防守時的進攻戰術  被盯人防守的進攻隊員,應主動利用同伴作定位掩護,或給同伴作掩護配合,以擺脫防守者,創造有利的投籃機會。

  全隊防守戰術 是從有利於破壞對方進攻戰術而確定的針對性防守戰術,可分為以下幾種:

  防守快攻 戰術原則應是提高進攻成功率,拚搶進攻籃板球,減少對方可能發動快攻的次數;堵截發動快攻的第1傳和接應第1傳;防堵進攻隊快下的隊員;提高1防2、2防3,以少防多的能力。

  半場人盯人防守 包括半場緊逼(擴大防區)和半場松動(縮小防區)人盯人防守。戰術原則是固定防守對象,以1防1為主。當前人盯人防守的特點,已發展為“以球為主,球、人、區域兼顧”的具有盯人和聯防兩種優點的綜合性防守。防守時對有球一側,防持球人采取緊逼防守,防無球前鋒和中鋒都要錯位防守,積極控制其接球;無球一側的防守人則向有球一側靠攏,以加強協防。

  全場緊逼人盯人防守  戰術原則也是固定對象,1防1為主。在離球近的區域,不管對手持球與否,都必須緊逼對手。由進攻轉為防守時,要快速找人,並緊緊盯住。要有強大的聲勢,對持球者和離球近的進攻人,都要頑強地對他們施加壓力,全力爭奪與控制前場。

  全場區域緊逼人盯人防守 由進攻轉防守時,按一定防守陣形分區落位,防守時以球為主,造成有球地區以多防少,進行夾擊、斷球。佈陣時分為全場或半場或3/4 場和2/3場的防區落位。常用的陣形有:“1—2—1 —1”、“1—2—2”、“2—2—1”、“2—1—2”等。

  區域聯防 即在半場按一定陣形落位,每人有明確分工防守一個區域,同時又進行聯合防守。常用的聯防陣形有“2—1—2”、“2—3”、“3—2”、“1—3—1”和“1—2—2”等。現代區域聯防戰術,已完全改變瞭單純分區、集中防守籃下周圍地帶的陳舊防守方法。而在區域聯防形式下增強瞭人盯人防守內容,形成新型的以脅迫球為主的對位聯防。

  混合防守 分為兩種,一種是半場防守時盯人和聯防混合運用,其佈陣形式有3人聯防2人盯人、2人聯防3 人盯人、4 人聯防1人盯人或4人盯人1人固守籃下等;另一種是在1個回合防守中變化2或3種防守形式,例如前場和中場用全場緊逼人盯人或區域緊逼人盯人防守,後場改用半場聯防,又突然從半場聯防變為半場緊逼人盯人防守,以此破壞對方的進攻節奏和戰術配合。

  從組成籃球戰術攻守體系來說,基本上是3個體系:①快攻攻守體系;②人盯人防守和進攻體系;③區域聯防的攻守體系。進攻和防守方面各種具體戰術和戰術的基礎配合,都分別屬於上述3個不同的攻守體系。進入70 年代以後,又出現瞭一種體現上述3個體系優點的綜合性攻守體系。按照這種攻守體系,進攻時,快攻不成,立即開始連續配合的陣地進攻;防守時,1個防守回合常常兩變防守戰術,或全場緊逼與半場聯防並用,或半場盯人與半場聯防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