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課餘時間在校內組織學生參加的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每週兩節體育課對促進學生身體的發展,增強其體質是不夠的。必須在課外有計劃地組織學生經常鍛煉身體,才能不斷鞏固、提高體育課所學的知識、技能,培養他們對體育活動的愛好,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課外體育活動同時又是很好的課外文娛活動,通過富有趣味的體育活動,既可以滿足學生課餘文化生活的需要,發現一些有運動才能的學生,又可以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中良好的作風和道德品質。因此,各國都很重視學生的課外體育育活動,視為學生教育和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課外體育活動一般包括以下幾種:

  ①早操和課間操。是學校作息制度中安排的體育鍛煉,學生每天都應當參加。住宿在學校的學生,每天起床後做早操15~20分鐘。做早操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使身體從睡眠時的抑制和放松狀態,進入積極活動的狀態,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走讀的學生,一般是在上第1節課前做早操(或稱課前操)。課間操是在每天上午第2節課至第3節課之間進行,集體做操約10分鐘。做課間操能使學生在緊張的坐姿學習後,身體各部分得到伸展和活動,大腦得到積極的休息。早操和課間操的內容一般應以徒手操或武術操為主,還可作慢跑步、素質操,或做較和緩的遊戲。總之,運動負荷不宜過大,以免影響學生文化課的學習。每天堅持做體操和跑步,能促進學生身體各部分肌肉、骨骼的勻稱發展,使身體的柔韌性增強,動作協調,姿勢正確。

  ②班級體育活動。是在課外時間以班為單位,根據性別、體質、技術水平和對體育的愛好等不同情況,組成若幹鍛煉小組進行各種體育活動。每個小組約10~15人(組長1~2人),每周活動2~3課時,活動時間應列入課表,並盡可能地與體育課的時間交替安排,使學生每天都有從事體育鍛煉的機會。活動的主要內容是進行《國傢體育鍛煉標準》項目的鍛煉,復習和鞏固體育課學過的教材,根據條件和可能參加遊泳、滑冰、象征性長跑等活動,以及校內運動競賽等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

  ③學校運動隊的訓練。是在學生普遍參加班級體育活動的基礎上,把部分運動成績好的學生,按特長組織成若幹運動隊,進行課外訓練,不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傢發現和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材。很多國傢都重視這項工作,有些國傢在學校設立運動部、運動俱樂部或專項運動俱樂部,聘請教練員專門進行業餘訓練。有的甚至和奧林匹克運動會聯系起來,把中、小學的運動隊訓練,視為國傢培養優秀運動員的第1階段。中、小學運動隊主要是進行身體全面訓練和基本技術訓練,在保證增進學生健康的前提下,全面發展各種身體素質,以獲得多種多樣的運動技能,為他們將來身體發展和取得良好的運動成績打下穩固基礎。因此,訓練的內容不宜局限於某一項運動的范圍之內。要隨著學生一般身體訓練水平的提高,逐漸增加專項運動訓練的內容和比重。中、小學生正在生長發育中,身體各部分的組織和機能還遠未成熟,訓練負荷要適合不同年齡學生生理機能發展的狀況,嚴格遵循適量與逐漸增加負荷的原則。運動隊的訓練必須有合理的計劃,既要有長遠的計劃,又要有階段的安排。不要為瞭參加眼前的比賽而進行突擊訓練,急於追求成績,這對學生的健康和以後運動成績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④運動競賽。是推動學校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增強體質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重要措施。中小學運動競賽的目的是吸引學生愛好和參加體育運動,檢閱學校體育運動的成果,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振奮師生的精神,互相觀摩學習,加強團結。通過運動競賽活動,還可以培養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以及不驕不餒、勇敢頑強等優良品質。中國學校的運動競賽,有運動會、單項運動比賽、班級和校際對抗賽、測驗賽、選拔賽、表演賽、邀請賽等形式。現代運動競賽的發展,逐漸有瞭中學生的國際比賽。中國和其他許多國傢參加瞭國際中學生的田徑、體操等比賽。

  高等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參見高等學校體育。(見彩圖)

課間操

北京市少年業餘體育學校的乒乓球班

小學生在做廣播體操

蒙古族少年摔跤手

小學生自制的體育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