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情報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學術性群眾團體,其主要任務是組織情報工作者開展情報學術活動,編輯出版情報學術性出版物,促進情報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國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不同,情報科學技術學會的名稱、組織形式和工作內容也不盡相同。幾個主要國傢的概況如下。

  英國1924年成立專門圖書館和情報機構協會。1985年改稱英國情報管理協會。1958年建立情報科學傢協會。主要任務是開展情報搜集、貯存、傳播和交流等學術活動,它還附設一個個情報工作實體(情報中心和圖書館),為會員提供各項情報服務,如檢索、咨詢、代譯和計算機聯機檢索服務。

  美國1937年成立文獻學會,1968年改稱美國情報科學學會。主要任務是開展情報搜集、貯存、加工、傳播和交流等學術活動,側重於計算機,通訊和縮微技術在情報工作中的應用研究。美國情報科學學會出版有《美國情報科學雜志》、《美國情報科學通報》、情報科學技術年度述評、機讀數據庫名錄等學術出版物。

  日本1950年建立國際10進分類法協會,後改稱日本科學技術情報協會。其主要任務是開展文獻工作的調查研究和標準化工作;它作為國際文獻聯合會的會員單位,負責編制國際10進分類法日文版;協助日本計算機聯機檢索用戶聯合會開展數據庫的評價工作等。出版物有:日本情報科學技術學會志、論文集等。

  聯邦德國1941年建立德意志文獻協會,1977年改稱聯邦德國情報文獻協會。主要任務是開展情報和文獻工作的學術活動;它附設有文獻工作教育學院,承擔情報和文獻工作人員的培訓任務;並附設有情報科學文獻中心,負責文獻搜集、加工和檢索等服務工作。主要出版物:《文獻通訊》、情報學術會議錄、年報和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