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服務的一種方式,通常指向讀者(用戶)提供音像文獻的製作和使用的一種資訊服務。又稱音像服務。聲像服務在普通圖書館中多被用於教育目的,在現代圖書館和其他文獻情報機構則多用於保存和傳遞情報。聲像服務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20世紀以來,攝影、電影、錄音、錄影、廣播、電視、通訊、縮微複製、電腦和光碟等技術的發展,不斷豐富著聲像服務的內容與形式。聲像服務涉及的資訊載體通常包括:幻燈片、透明膠片、圖片、照片、招貼畫、唱片、錄音帶、電影片、錄影帶和光碟等。。這些載體及其相應的技術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可用於多種不同的目的。與收集和提供紙質文獻服務為主的傳統圖書館服務相比,聲像服務具有直觀、具體、圖文並茂、聲像共存等優點,但對設備和環境條件的要求較高,費用也較大。在發達國傢,公共圖書館從20世紀40年代起,學校圖書館和專門圖書館從60年代起逐步開始提供聲像服務。有些國傢還設有專門的聲像圖書館。在中國,直到70年代後期才有一些圖書館和情報機構開始提供此類服務,但到80年代末還隻限於國傢、部委、省、市一級的文獻情報機構和一些大學圖書館。

讀者在廣州圖書館聽音室聽錄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