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世紀20年代的一所職工業餘圖書館。設於上海。發起人是青年詩人、錢莊店員應修人(1900~1933)。

  1917年前後,上海福源錢莊店員應修人收藏進步書刊,建立瞭“修人書箱”,供同仁借閱。1921年5月1日,他發起組織“共進會”,是一個上海錢莊業、銀行業青年職工互助性的讀書團體,附設有圖書館。後來藏書增加,讀者增多,便在天津路44號成立上海通信圖書館,對外開放。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該館成立瞭中國共青團支部,同年年,應修人等幾位辦館骨幹加入中國共產黨,該館的活動即在商務印書館的共產黨組織領導下進行。該館以“使得無產者有得書看”為宗旨,於1925年遷至寶山路三德裡。1928年,藏書由創辦時的138種增加到5000餘種,讀者達到二、三千人。通信借書的范圍遍及全國以至海外僑胞。該館為聯系讀者和便利通信借書,1925年 8月起出版《上海通信圖書館月報》,多次編印《上海通信圖書館書目》(1926年10月出到第6 版)。該館於1929年被國民黨上海市黨部查封。

  上海通信圖書館在圖書館管理技術上也有創樹。試行以漢字拉丁化拼音組織著者號,自編瞭新的圖書分類法,並於1929年經新書推薦社修訂,正式定名為《S.T.T.圖書分類法》。該分類法對當時盛行的杜威十進分類法體系持批判態度,在類目設置上突出瞭中國的國情與馬克思主義。其大類順序如下:總類、社會科學類、哲學類、文學類、藝術類、自然科學類、應用技術類、語言學類、歷史類、地理類。在“社會學”類中列舉瞭“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在“經濟學”類中首先列出“馬克思派經濟學”子類,在“政治”類中設有“反日帝國主義”等子類。

  上海通信圖書館共進會的會員有:惲代英、楊賢江、應修人、郭沫若、鄭振鐸、錢俊瑞、葉聖陶、鬱達夫、樓適夷、汪靜之、李儼、魏金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