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藏書理論專論。曹溶著。曹溶 (1613~1685),字潔躬,又字秋嶽,號倦圃。明崇禎十年(1637)進士,官至禦史。後仕於清。著有《靜惕堂集》等。《流通古書約》是該文集中的一篇專論。作者指出歷代藏書傢重收藏輕流通的危害,認為中國古籍散佚的重要原因是藏書傢將其藏書視為私有珍寶,百般愛惜,不願公諸於世,致使許多有價值的圖書成為孤本,一遇天災人禍,往往不能保全。作者建議藏書傢互相傳抄所缺圖書,或將所藏珍本刻版刊行,他認為,這樣做具有"珍藏不出門"、"有功功於古人"、使自己的藏書日益豐富、"各地皆可行"等優點。曹溶所謂的"流通",是指藏書傢之間的互借傳鈔或刻印交換,其目的是為瞭保存古籍,仍嚴守著"好書不出戶"的古訓,與現代圖書館的"文獻流通"的概念仍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