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鈞

  中國圖書館學傢。字衡如。1899年11月15日生於江蘇江寧府(今南京市)。1920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哲學系後留該校圖書館工作,1922年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留學,曾加修瞭圖書館學課程,192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金陵大學教授兼圖書館主任。1929~1930年任北平圖書館編纂部主任,主編《圖書館學季刊》。1930年回金陵大學先後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文學院院長等職。1937年隨金陵大學內遷成都。1943年去蘭州,任西北圖書館籌備主任,1944年任館長,1949年任顧問。1951年8月調至北京大學,任圖書館學系教授兼圖書館學教研室主任,主講"圖書館目錄"、"中國書史"、"西方圖書館分類法介紹"等課程,同時還兼任北京圖書館顧問。1958年起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 (今北京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系)主任。1979 年被推選為中國圖書館學會名譽理事。1980年6月27 日劉國鈞因病逝世於北京。

  劉國鈞一生從事圖書館實踐與研究,共發表論著、譯著130餘種,後半生致力於圖書館學教育,培育瞭大批圖書館學人才。他在文獻編目、文獻分類學、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和書史研究等方面成績卓著,對中國圖書館學的發展和圖書館事業建設作出瞭貢獻。具體表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以他的《中文圖書編目條例》(1929~1930)和《圖書館目錄》(1957)為代表的編目著作,促進瞭中文圖書編目規則的形成,影響瞭50多年來中國圖書館的編目工作,他還在國內最早介紹西方的機讀目錄(當時譯稱"馬爾克"),對中國圖書館的現代化起瞭倡導作用;二是他編著的《中國圖書分類法》(1929)從實踐中來,融匯中西,獨具特色,曾為北京圖書館等許多圖書館采用,其分類理論也體現在以後《中小型圖書館圖書分類表草案》(1957)、《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1975)的編制和圖書館分類工作中,他的《西方主要圖書分類法評述》是文獻分類學領域的力作,有廣泛影響;三是他編寫的《圖書館學要旨》(1934)系統地介紹瞭現代圖書館學的內容,提出瞭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要素說",在中國現代圖書館學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四是他編著的《中國書史簡編》(1958)是研究中國文獻發展史的一部承前啟後的著作。此外,劉國鈞還有一些哲學和道教史著述,以《老子神話考略》(1935)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