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印刷技術術語》第一批於1989年5月1日實施。《新聞·出版》卷有關條目中所涉及的印刷技術術語當以此為準。

〔基本術語〕

印刷(printing)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將原稿上的圖文資訊轉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藝技術。

印刷品(printed matter)使用印刷技術生產的各種產品的總稱。

印刷工業(printing industry)運用印刷技術制作傳播信息和美化生活產品的生產部門。

書刊印刷(book and periodical printing)以書籍、期刊等為主要產品的印刷。

報紙印刷(newspaper printing)以報紙等信息媒介為產品的印刷。

包裝印刷(package printing)以各種包裝材料為主要產品的印刷。

證券印刷(security printing)以紙幣、債券、股票等為印刷對象,具備防偽措施的印刷。

印刷科學(printing science)印刷范疇內規律性的知識體系。

印刷技術(printing technique)通過制版、印刷、印後加工批量復制文字、圖像的方法。

印刷適性(printability)承印物、印刷油墨以及其他材料與印刷條件相匹配適合於印刷作業的總性能。

印刷壓力(printing pressure) 在印刷過程中壓印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力。

壓印線(nip)“圓壓平”和“圓壓圓”印刷機的壓印體在互相作用的瞬間產生的接觸帶。

印刷工藝(printing technology)實現印刷的各種規范、程序和操作方法。

直接印刷(direct printing) 印版上圖文部分的油墨直接轉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方式。

間接印刷(indirect printing) 印版上圖文部分的油墨,經中間載體的傳遞,轉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方式。

單張印刷(sheet-fed printing)以單張紙或其他單張材料為承印物進行印刷。

卷筒印刷(web-fed printing)以卷筒紙或其他卷筒材料為承印物進行印刷。

單色印刷(single-color printing)一個印刷過程中,隻在承印物上印刷一種墨色。

多色印刷(multi-color printing)一個印刷過程中,在承印物上印刷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墨色。

制版(plate making)依照原稿復制成印版的工藝過程。

原稿(original)制版所依據的實物或載體上的圖文信息。

拼版(make-up) 將文字、圖表等依照設計要求拼組成版。

打樣(proofing)從拼組的圖文信息復制出校樣。

印刷故障(printing trouble)在印刷過程中影響生產正常進行或造成印刷品質量缺陷的現象之總稱。

套印不準(out of register)在印刷過程中,印跡的規矩誤差。

重影(ghosting)在印刷品上同一色網點,線條或文字出現的雙重輪廓。

背面粘臟(set-off)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油墨,粘在另一印張的背面,造成蹭臟。

透印(print through)印在紙張上的圖文由背面可見。

印刷機械(printing machinery)用於生產印刷品的機器、設備的總稱。

印版滾筒(plate cylinder)印刷機上圓柱形的印版或其支承體。

壓印滾筒(impression cylinder) 印刷機上圓柱形的壓印體。

橡皮佈滾筒(blanket cylinder)間接印刷中將印版圖文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的轉印滾筒,其表面包裹橡皮佈。

印刷材料(prting material)印刷生產中使用的承印物與其他材料的總稱。

承印物(printing stock)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並呈現圖文的各種物質。

印刷油墨(printing ink)在印刷過程中被轉移到承印物上的成像物質:一般由色料、連結料、填充料與助劑組成,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粘性。

印刷圖文載體(printing image carrier) 為瞭印刷、復制圖像和(或)文字所用的,含有將油墨轉移至承印物上所需之全部信息的載體。

印版(printing plate)用於傳遞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圖文載體。通常劃分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類。

復制版(duplicate plate) 按照原有印版復制成的第二塊或若幹塊同樣印版。

包襯(cylinder-packing)印刷機壓印體上或印版下的包覆物。

無壓印刷(non-impact printing)不借助壓力施印的各種印刷方式。

印後加工(post-press finishing)使印刷產品獲得所要求的形狀和使用性能的生產工序,例如裝訂。

〔文字排版術語〕

文字排版(text composition)將文字原稿依照設計要求組成規定版式的工藝。印刷字體(printing type face)供排版印刷用的規范化文字形體。

橫排(horizontal setting of types) 字符橫向順序排列成行的排版格式。

豎排(vertical setting of types) 字符由上而下豎向排列成行的排版格式。

行空(line space)字行之間的距離。

版面(type area) 印刷成品幅面中圖文和空白部分的總和。

版心(type page) 印版或印刷成品幅面中規定的印刷面積。

版口(margins)版心邊沿至成品邊沿的區域。

天頭(head margin) 版心上連沿至成品邊沿的空白區域。

地腳(foot margin)版心下邊沿至成品邊沿的區域。

校對(proof-reading) 依照原稿及設計要求在校樣上檢查、標註排版差錯。

改版(form correcting) 依照校樣的標註改正版面差錯。

活字排版(type composition)用活字及排版材料組排成印版。

活字(printing type) 用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成的方柱體頂端有反向凸字的單個排版用字。

鉛空(space) 依照活字規格用鉛合金鑄成的排版填空材料。

點制(point system)以點為計量活字尺寸的制式。分歐洲大陸點制(1點約為0.376mm)和英美點制(1點約為0.35146mm),我國使用後一種點制。

字號(type size)區分活字大小的稱謂。

字模(type matrix) 用銅或其他金屬制成有凹型字符的鑄字模型。

鑄字(type casting)用鑄字機通過字模將鉛合金制成活字。

揀字(typesetting) 依照原稿和設計要求將活字排成毛條(規定行長的半成品)。

裝版(page make-up)依照原稿及設計要求,將漢字、外文、公式、表格、插圖、專名線等組成一定規格的活字版。

鑄字排版(hot-metal typesetting)在鑄排機上連續完成鑄字和排版的工藝。

鑄排機(hot-metal typesetting machine) 能連續完成鑄字和排版的機器。

整行鑄排(line composing and casting)依照原稿將字模排滿一行,再澆鑄成字條的排版工藝。

單字鑄排(individual type composing and casting)依照原稿選模,鑄成單字並排成毛條的排版工藝。

打字排版(typewriter composition)用打字機通過色帶將文字打在載體上組成版面。

手動照相排版(manual phototypesetting)用手工操縱在字模版上選字,使字符通過光學系統在感光材料上曝光而組成版面。

字模版(matrix grid) 用照相方法將字符制作在透明材料上,供照排成像的模版。

級數制(type size system for manual phototypeset-ting) 手動照排使用的文字大小和排版計算的計量單位。1級為0.25mm。

自動照相排版(automatic phototypesetting)將字符信息通過媒介輸入照排主機,在計算機控制下排出文字版面的排版工藝。

字模版式計算機排版(computerized matrix grid pho-totypesetting)將字符及排版信息打成穿孔紙帶,由計算機控制在字模版上選字,使字符圖像通過光學系統在感光材料上成像而排成版面。

陰極射線管式計算機排版(computerized CRT phototy-pesetting)將字符及排版信息通過輸入終端記錄在磁盤或其他載體上,再由計算機控制將字符信息在陰極射線管(CRT)屏幕上成像,並記錄在感光材料上組成版面。

激光式計算機排版(computerizedlaserphototype-setting)用計算機控制,以激光作光源,按照排版指令使字符逐行掃描記錄在感光材料上組成版面。

輸入校改終端(character sinput and correction terminal) 電子照排系統中供字符輸入及校改的裝置。

微機排版終端(microcomputer phototypesetting ter-minal)自動照排系統中供字符及排版指令輸入、顯示、校改,並可通過行印機或激光打印機輸出印頁的裝置。

計算機照相排版系統(computerized phototypesetting system) 由字符及排版指令輸入裝置、校改裝置、校樣輸出裝置、控制裝置及照排主機等組成的成套排版設備。

漢字編碼(encod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以漢字字形或讀音為基礎,用數碼及拉丁字母組合代表每一個漢字,供計算機排版及漢字信息處理的文字代碼。

計算機排版軟件(phototypesetting software) 供計算機排版使用的文字代碼、排版規格、排版程序、操作指令以及上述內容載體的總稱。

〔圖像制版術語〕

圖像原稿(picture original)復制技術中被復制的照片、底片、畫稿、印刷品等的總稱。

反射原稿(reflection copy) 以不透明材料為圖文信息載體的原稿。

透射原稿(transparent copy)以透明材料為圖文信息載體的原稿。

連續調原稿(continuous tone copy)色調值呈連續漸變的原稿。

線條原稿(line copy) 由黑白或彩色線條組成圖文的原稿。

彩色正片原稿(color transparency)以透明材料為圖文信息載體的彩色陽片原稿。

彩色負片原稿(color negative)以透明材料為圖文信息載體的彩色(多為補色)陰片原稿。

實物原稿(object original)復制技術中以實物作為復制對象的總稱。

復制(reproduction)用手工、照相、電子或印刷方法仿制原稿的工藝過程的總稱。

基本色(basic color)進行色混合的各個單色。

原色(primary colors)可混合生成所有其他色的三基色。加色混合:紅、綠、藍光;減色混合:青、品紅、黃色。

補色(complementary color) 加色混合後成白光或灰光的兩個互補色光;減色混合後成黑色或灰色的兩個互補色料。

加色法(additive process)按紅、綠、藍三原色光的加色混合原理生成新色光的方法。

減色法(subtractive process) 按黃、品紅、青三原色料(如顏料、油墨)減色混合原理成色的方法。青色(cyan)藍、綠色光相加色。彩色印刷基本色之一。

品紅色(magenta) 藍、紅色光相加色。彩色印刷基本色之一。

黃色(yellow)紅、綠色光相加色。彩色印刷基本色之一。

分色(color separation)把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單色版的過程。

照相分色(photographic color separation) 用照相方法,通過濾色鏡將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單色版的過程。

制版照相機(process camera)照相制版用設備。有臥式、立式、吊式及特殊機型等。

電子分色(electronic scanning) 用電子掃描方式將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單色版的過程。

電子分色機(electronic color scanner)用電子掃描分色方式將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單色版的設備。

圖像分解(picture breakdown) 把原稿連續調圖像分割成無數極小的、在正常視距內不為人眼所分辨的像素的圖像復制工藝。

分色片(color separation film) 通過分色把彩色原稿分解成單色(基本色)線條、連續調或網點陰圖、陽圖底片。

加網(screening) 復制技術中,通過網屏把連續調原稿或分色片分解成或印刷的像素(網點、網穴)的過程。

電子加網(electronic screening)在電子分色機上通過網點發生器對原稿進行加網的過程。用激光束進行電子加網時亦稱激光加網。

去網(descreening) 把網點圖像恢復成連續調圖像的過程。

網屏(screen)把連續調圖像分解成可印刷復刷的像素(網點、網穴)的加網工具。

網點(halftone dot,screen dot)組成網點圖像的像素,通過面積和(或)墨量變化再現原稿濃淡效果。

像素(picture element) 構成圖像的基本單元。通過圖像分解,由這種圖像單元與空白的對比再現連續調效果。

連續調(continuous tone) 色調值呈連續漸變的畫面階調。

網目調(halftone,screen tone)用網點大小表現的畫面階調。

網點陽圖(halftone positive) 用網點大小表面畫面圖象濃淡的陽圖底片。

網點陰圖(halftone negative) 用網點大小表面畫面圖象濃淡的陰圖底片。

校色(color correction)彩色圖像復制中,使印刷的色還原更接近原稿的分色片修正工藝。

修版(retouching)對分色片進行修整,以彌補缺陷、改善色調還原以及對局部圖像進行加工的工藝。

蒙版(masking) 照相制版中,用蒙片修正畫面色彩和階調以及遮蓋某些局部的工藝。

蒙片(mask)照相制版中,用以修正畫面色彩、階調,或遮蓋某些局部的模版,用感光膠片或不透明的切割膜制成。

密度(光學密度)(density,optical density) 物體吸收光線的特性量度,即入射光量與反射光量或透射光量之比,用透射率或反射率倒數的十進對數表示。

色密度(color density) 彩色畫面的密度,用透射率或反射率倒數的十進對數表示。

反差(contrast)原稿和復制品中最亮和最暗部位的密度差。

層次(gradation) 圖像上從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密度等級。

階調(tone)圖像信息還原中,一個亮度均勻的面積的光學表現。

階調值(tone value)階調的量度。在印刷技術中通常用透射和反射的程度、密度表示。

網點覆蓋面積(dot cover area)在一個被分解成像素和非像素的圖面中,像素面積的總和。

網點覆蓋率(dot area coverage) 網點覆蓋面積與總面積之比,通常用百分數表示。

底色去除(under color removal,UCR)在四色復制中,用三原色還原灰色和黑色時,降低三原色比例,相應增加黑色比例的工藝。

底色增益(under color addition,UCA)增加深暗調處的基本色量,提高圖像密度的一種工藝。

曝光(exposure)用光照射感光塗層,以獲得一種潛在或可見圖像的過程。

顯影(development) 用還原劑把軟片或印版上經曝光形成的潛像顯現出來的過程。

定影(fixing)用化學藥品去除感光塗層中未曝光或未還原的物質,如鹵化銀,使圖文固定的過程。

拷貝(copy)復制技術中,用底片與感光材料接觸曝光,復制圖文的過程。泛指對原物的模仿和復制。

電子整頁拼版(electronic page make-up) 依據事先制定的版式,用電子方法把文字和圖像信息組成整頁版面的過程。

電子圖像處理系統(electronic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依據事先制定的版式,用電子方法處理圖像和文字信息,並組成整頁版面輸出的綜合系統。

曬版(printing down) 用接觸曝光的方法把陰圖或陽圖底片的信息轉移到印版或其他感光材料上的過程。

預打樣(prepress proofing) 在修版和打樣前,用模擬印刷油墨色相的基本色(色粉、色膜等),或用電子方法在屏幕上依據分色片制作彩色樣,用以預先檢驗分色片質量的方法。

色彩還原(color rendition) 原稿色彩和復制品色彩之間色調再現的關系。

色譜(color atlas) 用標準青、品紅、黃、黑油墨,按不同網點百分比疊印成各種色彩的色塊的總和。

色標(color patch) 用實地和(或)網目調色塊表示的基本色及其混合色的標準;制版印刷時也可作為各分色版的標記。

測控條(controlstrip)由網點、實地、線條等測標組成的軟片條,用以判斷和控制拷版、曬版、打樣和印刷時的信息轉移。

透射度(transmission)物體的透光度。物體透射的輻射功率除以入射到物體上的總輻射功率,亦稱透射比(等於不透明度的倒數)。

不透明度(opacity) 物體的阻光度。不透明度用入射的輻射功率與通過的輻射功率之比來表示(等於透明度的倒數)。

龜紋(moire) 由於各色版所用網點角度安排不當等原因,印刷圖像出現不應有的花紋。

塗佈(coating) 在工件,如版材上塗覆塗料的生產過程。

〔凸版印刷術語〕

凸版印刷(relief printing)用凸版施印的一種印刷方式。

間接凸印(letterset) 經中間載體將凸印版上圖文部分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方式。

不幹膠標簽印刷(pressure-sensitive label printing ) 用選定的方法印刷標簽並在其背面塗以薄層不幹膠,制成具有自粘性標簽的方法;或在專用設備和自粘紙上完成印刷標簽的過程。

柔性版印刷(flexography) 使用柔性版、通過網紋傳墨輥傳遞油墨施印的方法。

凸版(relief printing plate)圖文部分明顯高於空白部分的印版。

活字版(type form)用活字排成的凸版。

紙型(paper matrix)通過將薄、厚型紙或專用紙型板材附著在活字版或凸圖版上施加壓力而制成的供澆鑄鉛版用的模版。

鉛版(stereotype)用紙型澆鑄的鉛合金復制版。

薄鉛版(thin stereotype)厚度在2mm左右的鉛合金復制版。

電鍍鉛版(electroplated stereotype)在鉛版表面電鍍一高耐印力金屬層的凸版。

銅版(copper etching)以銅版為材料,用腐蝕或雕刻方法制成的凸版。

鋅版(zinc etching)以鋅版為材料,用腐蝕或雕刻方法制成的凸版。

無粉腐蝕法(powderless etching)通過專用的設備和腐蝕液,使凸印鋅版或銅版一次腐蝕而成的制版方法。

線條腐蝕(line etching)對使用各種粗細、形狀的線和實地面積表現圖文的凸印鋅版或銅版,進行腐蝕制版的方法。

網點腐蝕(halftone etching)對使用網點表現圖文的凸印鋅版或銅版進行腐蝕制版的方法。

塑料版(plastic duplicate plate) 用塑料板壓制或塑料顆粒註鑄成的復制版。

感光性樹脂凸版( photopolymer relief plate)以感光性樹脂為材料,通過曝光、沖洗而制成的光聚合型凸版。分固體型和液體固化型兩大類。

預塗感光凸版(presensitized relief plate)預先在經過表面處理的金屬或滌綸版基上塗佈好感光液,供曬制凸版的版材。

橡皮凸版(rubber plate)經模板壓制或雕刻等方法制成的合成橡膠凸版。

柔性版(flexographic plate)諸如橡皮凸版、感光性樹脂版等彈性固體制成的凸版的總稱。

凸版印刷機(letterpress machine)使用凸版完成印刷過程的機器。

書版印刷機(book printing press)主要供印刷圖書、雜志等的機器。

報版印刷機(newspaper printing press)供報紙印刷用的卷筒紙印刷機。

平壓平型印刷機(platen press)壓印機構和裝版機構均呈平面形的印刷機。

圓壓平型印刷機(flat-bed cylinder press) 壓印機構呈圓筒形、裝版機構呈平面形的印刷機。

圓壓圓型印刷機(rotary letterpress machine)壓印機構和裝版機構均呈圓筒形的印刷機,按其承印材料的形式分為單張和卷筒兩大類。

柔性版印刷機(flexographic press)使用柔性版、通過網紋傳墨輥傳遞油墨完成印刷過程的機器。

網紋傳墨輥( anilox roller)柔性版印刷用的傳墨輥,其表面制有凹下的網狀槽線,供印刷時控制油墨傳送量。

凸印上版( letterpress makeready)將印版按一定規格、順序裝置到印刷機上,並通過墊版等操作使之達到印刷質量要求的全過程。

〔平版印刷術語〕

平版印刷(planographic printing)用平版施印的一種印刷方式。

石印(stone lithography)以石板為印刷的平版印刷。

直接平印(direct lithography)用平版經潤濕後著墨,圖文不經橡皮佈滾筒轉印而直接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

珂羅版印刷(collotype printing)以玻璃板為版基,按原稿層次制成明膠硬化的圖文,由明膠硬化的縐紋吸收油墨,未硬化部分通過潤濕排斥油墨進行印刷。

鐵皮印刷(metal decorating)以金屬板為承印物的平版印刷。

膠印(offset lithography)印版上的圖文先印在中間載體(橡皮佈滾筒)上,再轉印到承印物上的間接印刷方式。

小膠印(small offset printing) 用A2以下的紙張在小型膠印機上進行小批量施印的印刷方式。

無水膠印(waterless offset printing) 在平版上用斥墨的矽橡膠層作為印版空白部分,不需要潤版,用特制油墨印刷的一種平印方式。

雙色版膠印(duotone offset printing) 通過兩種互補色油墨的疊印,能產生多色效果的印刷方式。

四色膠印(four-color offset printing)通過由黃、品紅、青三原色和黑色組成的彩色疊印而成彩色印刷品。

晾紙(paper seasoning) 印刷前對紙張進行吊晾,使紙張含水量與印刷車間的溫、濕度相平衡,以保持紙張尺寸穩定。

平版(lithographic plate)圖文部分與空白部分幾乎處於一同一平面的印版。磨版(graining)將平印金屬版在曬制前研磨成砂目狀,使版面粗化。

平凹版( deep-etch plate) 以鋅或鉛為版基,用陽圖底片曬版,經顯影和腐蝕後,圖文略低於空白部分的平印版。

預塗感光平版(presensitized plate) 預先塗覆感光層的、可隨時用於曬版的平印版,簡稱“PS版”。

多層金屬版(multi-metal plate)用鋼或鋁皮作版基,以銅為親墨層,鉻或鎳為親水層的一種平印版。即塗感光版(wipe-on plate) 用手工塗佈感光層,隨塗隨用的一種平印版。

潤版(dampening)平印版在著墨前為瞭保持空白部分斥墨性能,用潤濕液將版面潤濕。

水-墨平衡(ink-water balance)在平印印刷過程中油墨和潤濕液之間的相對穩定關系。

潤濕液(fountain solution) 在印刷過程前用來潤濕印版的水溶液。

酒精濕潤(alcohol dampening) 在膠印潤濕液中添加酒精、異丙醇或其他醇類,降低水的表面張力,有利於潤濕印版。

膠印機( offset printing press)按照間接印刷原理,印版通過橡皮佈轉印滾筒將圖文轉印在承印物上進行印刷的平版印刷機。

橡皮佈(blanket) 膠印機上轉印滾筒的包覆物;包襯的組成部分。

滾壓(rolling) 膠印機橡皮滾筒和印版滾筒或壓印滾筒間在壓力下相對滾動。

輸紙裝置(sheet feeder)膠印機中將所要印刷的紙張從紙堆上輸送到定位機構的裝置。

收紙裝置(delivery unit)印刷機上收集印張的機構。

輸墨裝置(inking unit) 膠印機的組成部分,在每一印刷過程之前調節和傳遞油墨並將油墨均勻地塗佈到印版上。

著墨輥(form inking roller)印刷機中將油墨塗佈到印版上的輥。

墨鬥輥(ink fountain roller) 從墨鬥中輸出油墨的輥。

勻墨輥(ink distributing roller) 傳遞和碾勻油墨的輥。

串墨輥(ink vibrator)軸向串動的勻墨輥。

潤濕裝置(dampening system)平版印刷機組成部分,用於輸送和調節潤濕液的機構。

著水輥(form dampening roller) 平版印刷機中將潤濕液塗佈到印版上的輥。

水鬥輥(water fountain roller) 從水鬥輸出潤濕液的輥。

串水輥(dampening vibrator)軸向串動的傳水輥。

套色順序(color sequence)在多色印刷中,按一定的顏色順序將色版依次套印在承印物上的顏色順序。

膠印故障(offset printing trouble)在膠印過程中影響印刷正常進行或印品質量缺陷的總稱。

條痕(streaks) 出現在網紋平面上與滾筒軸向平行的條狀印痕,屬膠印印品故障。

糊版(filling in)由於印版圖文部分溢墨,造成承印物上的印跡不清晰,屬膠印印品故障。

掉版(image weakening)平印版的圖文細微調子變淺,網點和線條面積減小,甚至失去親墨性。臟版(scumming)因印版潤濕不良,造成空白部分著墨。

〔凹版印刷術語〕

凹版印刷(intaglio printing)用凹版施印的一種印刷方式。

凹版(form of intaglio printing) 圖文部分低於空白部分的印版。

網穴(ink cell)網點凹印版上形成圖文的貯墨凹坑。網墻(wall)分割網點凹印版網穴、支撐凹印刮墨刀的網壁。

照相凹印制版(photogravure)把連續調底片的圖像曝光到已敏化處理且曬有網格的碳素紙上,然後過版到銅滾筒表面、或把圖像曝光到塗有感光膠的銅滾筒表面,經顯影、腐蝕制成凹版的制版工藝。

碳素紙(carbon tissue) 塗有可敏化明膠層的紙基或片基載體材料,用以把網格和圖文轉移到凹印滾筒表面。

過版(transfer)經網格和連續調陽圖曝光後的碳素紙轉移到凹印滾筒表面的工藝過程。

網點凹印(halftone gravure)用被分割成網穴和網墻的凹版施印的印刷方式。

網點凹版(halftone gravure cylinder) 組成圖像的網穴有大小和(或)深淺變化的凹版。

雕刻凹版(engraved intaglio plate)用手工或機械方法雕刻制成的凹版。

手工雕刻凹版(hand engraved intaglio plate)由人工利用刻刀直接刻制的凹版。

蝕刻凹版(etched intaglio plate) 在塗有耐酸抗蝕劑的金屬版表面,用手工或機械法雕刻出圖像後,再通過化學腐蝕制成的凹版。

電子雕刻凹版(electronic engraved gravure) 按光電原理,由電子控制雕刻刀在滾筒表面機械雕刻而成的凹版。

凹版電子雕刻機(electronic engraving machine)按光電原理,由電子控制雕刻刀機械雕刻凹印滾筒的機器。

電子束雕刻凹版(electronic beam gravure,EBG) 用電子束汽化滾筒表面形成網穴的凹版。

激光雕刻凹版(laser engraved gravure)用激光束汽化滾筒表面形成網穴的凹版。

間接凹印(indirect gravure)通過橡皮佈滾筒間接轉印的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機(gravure press)用凹版進行印刷的機器。單張紙凹印機(sheet-fed gravure press) 用單張紙進行凹版印刷的機器。

卷筒紙凹印機(web-fed gravure press) 用卷筒紙進行凹版印刷的機器。

刮墨刀(doctor)凹版印刷機上用以刮去凹版滾筒表面多餘油墨的薄鋼片。

〔孔版印刷術語〕

孔版印刷(porous printing)印版的圖文部分可透過油墨漏印至承印物的印刷。分為絲網印刷、謄寫版、打字蠟版和鏤空版印刷。

絲網印刷(screen printing)印版呈網狀,印刷時印版上的油墨在刮墨板的擠壓下從版面通孔部分漏印至承印物上。

謄寫版印刷(stencil duplicating)用鐵筆或其他方法在蠟紙上制出圖文,隨後在蠟紙面上施墨印刷,如油印。

打字蠟版印刷(typewriter stencil duplicating)用打字機在蠟紙上打成文字蠟紙版,隨後在打字蠟紙版上施墨印刷。

鏤空版印刷(stencil printing)在木片、紙板、金屬或塑料等片材上刻劃出圖文,並挖空制出鏤空版,通過刷塗或噴塗方法使油墨透過通孔附著於承印物上。

絲網模版(screen stencil)由膠膜和膜片或其他材料組成的固封層,附於絲網版的支承體上,使非圖文部分不漏墨。

絲網印版(screen plate)印刷版面呈網狀,由絲網模版、絲網和網框組成的一種孔版印版。

刻漆膜絲網印版(lacquer film engraving stencil) 用手工雕刻漆膜制成模版,而後轉移至絲網上的一種孔版。

直接照相法絲網印版(direct photographic screen plate)在塗有感光膠的絲網上直接進行曬版的一種照相絲網印版。

間接照相法絲網印版(indirect photographic screen plate)將曬好的感光膜片轉移到絲網上制得的一種絲網印版。

塗漆絲網印版(lacquered screen plate)在絲網版上塗以強化印版的非水溶性制版清漆,以便用腐蝕性和非溶劑性油墨進行印刷。

靜電絲網印刷(electrostatic screen printing)利用靜電荷使墨粉通過金屬絲網吸附在承印物上。

曲面絲網印刷(curved surface screen printing)在圓筒形容器或圓錐體的曲面進行絲網印刷的方法。

絲網印刷機(screen printing machine)供絲網印刷用的機器;分為平面絲網印刷和曲面絲網印刷機。

網框(screen frame)支撐絲網用的框架,由金屬、木材或其他材料制成。分為固定式和可調式網框。

絲網(screen fabric)制作絲網印版支承體用的編織物。分為蠶絲絲網、聚酯絲網、尼龍絲網和金屬絲網。

絲網孔寬(width of mesh-opening)指絲網孔內對邊的距離。

絲網厚度(thickness of screen fabric)指絲網表面與底面之間的距離。

絲網通孔率(percentage of screen porosity)指絲網全部網孔面積占絲網總面積的百分率。

回彈力(screen resilience)絲印刮墨板在絲網版面上刮擠油墨後,印版支承體恢復原狀的能力。

絲網目數(meshcount)絲網每平方厘米(cm2)的網孔數目。

繃網機(stretching machine)將絲網繃緊在網框上的裝置。

刮膠鬥(coating trough)將絲印感光膠塗刮到絲網上的工具。

刮墨板(squeegee)將絲網版上的油墨刮擠到承印物上的工具。

回墨板(ink reclaiming blade)將刮墨板刮擠在一邊的油墨送回到刮墨板起始位置的工具。

堅膜處理(hardening treatment)用化學和物理方法處理絲網印版上的固封層,以取得更高的耐印強度。

晾架(drying rack)供絲網印刷品自然幹燥用的裝置,由金屬支架和許多活動的網格狀層板組成。

靜電絲網印刷機(electrostatic screen printing machine)使帶正電荷的粉末從絲網版圖文部分的網孔中泄出,吸附在帶負電荷的承印物上的機器。主要由金屬絲網、電極板、高壓發生裝置等組成。

〔特種印刷術語〕

特種印刷(speciality printing)采用不同於一般制版、印刷、印後加工方法和材料生產供特殊用途的印刷方式之總稱。

熱轉印(heat transfer process)用升華性染料油墨或其他材料將圖文先印到轉印紙上,與承印合在一起,從紙張背面加熱,使紙面染料升華而轉印。

靜電印刷(electrostatic printing)不借助壓力,而用異性靜電相引的原理獲取圖象的印刷方式。

發泡印刷(foam printing)用微球發泡油墨通過絲印方式在紙張或織物上施印,獲得隆起圖文或盲文讀物。

軟管印刷(flexible tube printing)利用彈性橡皮層轉印圖象的原理,對軟管進行印刷的方式。

曲面印刷(curved surface printing)對外形呈曲面的承印物進行印刷的方式。

貼花印刷(decalcomania)通常用平印方式將圖案印在塗膠紙或塑料薄膜上,用時貼在被裝飾的物體表面(例如瓷器),通過轉移而得到貼花圖案。

液晶印刷(liquid crystal printing)用摻入液晶的油墨,使印成品有可逆反應和不可逆反應的印刷方式。

磁性印刷(magnetic ink printing)利用摻入氧化鐵粉的磁性油墨進行印刷的方式。

噴墨印刷(ink-jet printing)通過計算機控制從噴嘴射在承印物上的油墨流而獲得文字和圖像的無壓印刷方式。

立體印刷(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利用左右眼視差的覆蓋光柵柱面板以獲得有立體感圖像的印刷方式。

盲文印刷(braille printing)由不帶顏色的隆起圓點組成盲人專用文字的印刷方式。

全息照相印刷(holographic printing)通過激光攝像形成的幹涉條紋,使圖像顯現於特定承印物的復制技術。

移印(transfer printing)承印物為不規則的異形表面(如儀器、電氣零件、玩具等),使用銅或鋼凹版,經由矽橡膠鑄成半球面形的移印頭,以此壓向版面將油墨轉印至承印物上完成轉移印刷的方式。

木版水印(wood-block printing)依照原稿勾描和分版,在硬質木板上雕刻出多塊套色板,用宣紙和水溶顏料逐版套印成逼真的復制藝術品的印刷方式。

拓印(inscription rubbing)以濕紙緊覆在碑文或金石文物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圖形的一種復制方法。

〔印後加工術語〕

裝訂(bookbinding)將印好的書頁、書帖加工成冊,或把單據、票據等整理配套,訂成冊本等印後加工的總稱。

平裝(paper-cover binding) 書籍常用的一種裝訂方式,以紙質軟封皮為特征。

精裝(hard-cover binding)一種精致的書籍裝訂方式,以裝潢講究和耐折、耐保存的裝飾材料作封面為特征。

膠粘裝訂(adhesive binding,perfect binding)書帖或書頁,完全靠膠粘劑粘合的裝訂方式。

鎖線訂(thread sewing) 將配好的書帖逐帖以線串訂成書芯的裝訂方式。

騎馬訂(saddle stitching)用金屬絲從收帖折縫中穿過的裝訂方式。

鐵絲平訂(wire side-stitching) 以鐵絲在書芯的訂口邊穿訂的裝訂方式。

線裝(Chinese traditional thread sewing) 中國傳統的裝訂方式,用線把書頁連封皮裝訂成冊,訂線露在外面。

螺旋裝(spiral binding,coil binding) 把打好孔的單張散頁用一根螺旋形金屬絲或塑料條穿在一起的裝訂方式。

書芯(bookblock)指書籍封皮以內或未上封皮之前已訂在一起的書帖及環襯等。書帖(signature)按頁碼順序折疊成帖的書籍印張。

書名頁(title page)書芯的第一頁,載有書名、作者和出版單位等內容。

訂口(gutter)書頁裝訂部位的一側,從版邊到書脊的白邊。

切口(cutting edges) 指書頁(線裝書不在內)除訂口邊外的其他三邊。

封皮(cover)書刊的外層,包括封面至封底及書脊。

書殼(book case)精裝書籍的封皮。

護封(jacket)套在書籍封皮外面印有書名和裝飾性圖案的封套,也稱外包封。

書芯加工(bookblock processing)從印張加工成書芯的全過程,包括折頁、配帖、訂合、切凈等,精裝本還有扒圓、起脊等工序。

折頁(folding) 將印張按照頁碼順序折疊成書刊開本大小的書帖,或將大幅面印張按照要求折成一定規格的幅面。

配帖(collating) 將書帖或單張按頁碼順序配集成書冊的工序。

扒圓(rounding)圓脊精裝書在上書殼前,先把書芯背脊部分處理成圓孤形的工序。

起脊(backing)精裝書在上書殼前,把書芯用夾板夾緊壓實,在書芯正反兩面接近書脊與環襯連線的邊緣處壓出一條凸痕,使書脊略向外鼓起的工序。

印後加工機械(machinery for post press fini-shing)用於印刷後加工的機器、設備的總稱。

切紙機(guillotine)裁切紙張或紙板的機器。

折頁機(folding machine) 把大幅印張按一定規格要求折疊成帖的機器。

配頁機(collating machine) 把書帖或多張散印書頁按照頁序配集成冊的機器。

訂書機(book stitcher,stitching machine) 把書帖或散頁裝訂成冊的機器統稱,可分鎖線訂書機、騎馬訂書機、鐵絲平訂機等。

三面切書機(three-knife trimmer) 用三把切刀切凈書芯、雜志等的機器。

包封皮機(book covering machine) 對書芯背脊自動上膠並粘貼封皮的機器。

制書殼機(book case making machine)制精裝書殼的專用機器。

膠粘裝訂聯動線(adhesive binding line) 從配帖、銑背、膠粘書芯、包封皮,到切光的聯合加工機,有些還連接堆積和打包機。

精裝書籍聯動線(hard-cover book production line)從書芯加工到上好書殼、壓槽成型的精裝全過程的聯合生產線。

打包機(wrapping machine)把一定數量的書籍或印刷品,用包裝紙或塑料薄膜自動封包的機器。

表面整飾(decorative finishing)在書籍封皮或其他印刷品上進行上光、覆膜、擦金、燙箔、壓凹凸或其他裝飾加工的總稱。

模切(die cutting)以鋼刀片排成模(或用鋼板雕刻成模)、框,在模切機上把紙片軋切成一定形狀的工序。

壓痕(creasing)利用鋼線,通過壓印,在紙片上壓出痕跡,或留下供彎折的槽痕。

上光(varnishing)在印刷品表面塗上(或噴、印)一層無色透明塗料,幹後起保護及增加印刷品光澤的作用。

覆膜(laminating)以透明塑料薄膜通過熱壓覆貼到印刷品表面,起保護及增加光澤的作用。

擦金(揩金)(bronzing)以一定的漿料印好字跡或圖案,趁其未幹敷上金黃色金屬粉末任其粘附後,把多餘的粉末擦刷去,呈露金色的文字或圖案。

燙箔(foil-stamping) 以金屬箔或顏料箔,通過熱壓,轉印到印刷品或其他物品表面上,以增進裝飾效果。

打排孔(perforating) 在單據、票證或其他零件印刷的印件上打一排小孔,以便於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