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生產數量不大、品質中等印刷品的小型排版印刷系統,是現代化辦公設備的組成部分。19世紀以來,由於工商業迅速發展,管理工作加強,資訊需求量增長,利用活字排版印刷技術,在時間以及成本上都難以滿足需要。1867年美國出現瞭經改進符合實用的打字機。1881年英國出現瞭蠟紙油印機。20世紀中期,膠印工藝也以小型化、製版簡易化的影印機形式,進入瞭商務印刷,並採用瞭日趨完善的靜電印刷。各種複製與複印檔的工藝,在1963年法國科洛涅召開的第一屆複製技術專業會議上,提出出瞭復制術(reprography)這一名稱。為使復制品質量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來,對西文打字機作瞭增加齊行功能的改進。70年代末,文字信息處理及微型電子計算機首先在美國的發展和應用,使辦公印刷的排版不但在質量、速度和功能的自動化上,出現瞭很大的演變,而且還發展到以辦公排版印刷為基礎的辦公室自動化,包括文件的準備、打印、復制、完成簡單計算、資料查詢、辦公室之間以及辦公室與外界(包括異地)的通信等。系統結構主要包括微型電子計算機,排版系統,文字處理終端(文字輸入和屏幕編輯、版式處理、文字庫、輸出接口),打印機或印字機(針打式、噴墨式、激光掃描式印字機等),輕印刷系統(靜電制版機或銀鹽制版機、小型膠印機)和小型裝訂設備。

  中國長期沿用謄寫(蠟紙覆在網紋鋼板上以鐵筆刻字) 油印、打字機在蠟紙上打字油印。70年代後期,結合國際通用的文字處理設備,研究開發適合漢字文件特點的文字處理系統軟件與設備配套,已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