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小說傢。原名魯道夫·迪岑,1893年7月21日生於格賴夫斯瓦爾德,父親是地方法官。曾在柏林、萊比錫中學求學,畢業後務過農,當過出版社編輯、地方報紙記者。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寫作。1933年在梅克倫堡的費爾德貝格附近買得一座莊園,為躲避納粹政權,一邊務農,一邊寫些與政治無涉的消遣小說。1944年被關進施特雷利茨戒酒教養所。1945年納粹政權崩潰後,被蘇聯佔領軍任命為費爾德貝格鎮長,不久遷往柏林專事寫作。1947年2月5日去世。

  法拉達擅長描寫小人物,他用生動活潑的民間語言,維妙維肖地描繪這些小人物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苦難的處境和日常生活,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征。《小人物,怎麼樣?》(1932)是最受歡迎的一部長篇小說,已被譯成20多種外國文字。它以魏瑪共和國時期經濟危機為背景,描寫一個小職員困苦而貧乏的生活以及對失業的恐懼心理,他的唯一的安慰是傢庭的溫暖和妻子的恩愛。他的妻子綽號“小綿羊”,是現代德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性形象之一。在納粹統治時期發表的作品中,以《鐵缽茹辛記》(1934)和兩卷本的《狼群中的狼》(1937)為最佳。前者描寫一個無辜的小市民被凌辱被毀滅的故事;後者通過一個人的遭遇,反映瞭魏瑪共和國時期通貨膨脹、法西斯力量崛起等重大事件。1947年出版的小說《每個人都孤獨地死去》,揭露瞭法西斯統治的殘暴,表現瞭小人物自發的反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