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樓閣建築。在河北省張傢口市宣化城內。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竣工於成化二十二年,清乾隆十九年(1754)進行較大修葺。樓為三層十字脊亞字形平面樓閣建築,是明代所慣用的構造形制。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遠樓

  樓建於高5.45米磚砌十字形券洞墩臺上,高17.83米,建築面積225.96平方米。面寬三間,進深一間,周圍環廊,前後抱廈向外延伸一間。從柱網佈局上看,實為亞字形。前後用柱為明代建築特點。梁架結構為三、五、七架梁承托屋面。屋面呈多角形,三層簷,十字脊,歇山佈瓦頂,綠琉璃瓦剪邊。建築外觀藝術造型優美。在樓上四面上層簷下懸掛匾額,南面為“清遠樓”,北面為“聲通天籟”,東面為“聳峙嚴疆”,西面為“震靖邊氛”,使該樓更加雄偉壯麗。

  樓內懸掛明嘉靖年間鑄造的銅鐘一口,高2.5米,口徑1.7米,重約5噸,聲音宏亮,故有“聲通天籟”之譽。

  1954年對清遠樓進行瞭一般保養維修。1985年國傢撥專款進行全面修繕、油飾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