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清江縣吳城村商代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吳城遺址於1973~1974年由江西省博物館和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等單位發掘。文化遺址分3期,第1期與鄭州二裏崗上層接近,第2期與安陽殷墟早期相當,第3期相當於殷墟晚期和西周早期。第1期正式發掘的隻有青銅刀1把,直刃,尖上翹。另有採集的鳳首蓋1件,蓋面周沿飾勾連雲紋一圈,把手周圍有變形雲紋構成的圖案,紋道較寬,無網底。第2期青銅器有斝、錛、鑿、戈等。斝體較矮,平底短柱,三足截面呈三角形,腰和腹部施連珠紋、變形雲紋和目紋紋;錛和鑿均作長條形,近銎部有獸面紋和三角紋;戈為長援、直內,有闌,與石戈同。同期還發現很多鑄造銅器的石范,可看出鑄造器形的有斝、戈、鏃、矛、鉞等。第3 期在吳城遺址未發現青銅器,僅有少量石范出土。但在鋤獅垴遺址中曾出土2 件鼎,腹均作盆形,有棱脊,飾單層獸面紋和連珠紋。其中1號鼎立耳上有一虎,三足作變體虎形;2號鼎立耳上有一鳥,三足作變形體鳥形。此外,屬吳城文化三期的都昌縣大港烏雲山遺址曾出土一件甗,深腹直壁,口下有弦紋3道,內裝有鍤、斧、錛等。清江商代青銅器雖然出土數量不多,但其中如鳳首蓋等,具有濃重的地方風格,而斝、鼎、甗則具有典型的商文化特點,對於研究南方青銅器的特點,以及商文化和當地土著文化的交融,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