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濟實現充分就業時存在的失業率。又稱充分就業失業率均衡失業率。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傢M. 弗裏德曼提出,被用來反對認為通貨膨脹與失業具有交替關係的菲力浦斯曲線。以弗裏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學派認為,在市場經濟中,工資能夠自由伸縮,勞動力也能夠自由流動,因而經濟總是可以通過自發調整實現充分就業。在這種情況下,現實中存在的失業主要是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這種隱含在經濟體系內部、無法通過擴張總需求予以消除的失業業率,就被弗裡德曼稱為自然失業率。由於它同時也是勞動力市場供求力量處於均衡狀態時形成的失業率,故又被稱為均衡失業率。

  自然失業率被認為是相對穩定的,它在長期中與通貨膨脹率不存在交替關系。因此,這個概念往往被當代倡導“經濟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傢用來作為反對政府幹預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