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材料科學傢。河北省深縣(今深州)人。195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系。1953年赴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留學,1957年獲副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在西北工業大學任教。歷任鑄造教研室主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鑄造研究室主任等職。曾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學會理事長。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任國際鑄造學會主席。

  主要從事凝固理論與鑄造技術的科研教學工作。提出3型能力的計算方法,用效能系數估算保溫冒口效益的新方法,生長孿晶機制,鋼錠頭部正偏析形成機理等。在凝固界面形態選擇方面提出一系列創造性觀點,並發展瞭透明模型合金凝固研究方法。在鑄造技術方面,采用絕熱塗料解決瞭大型薄壁件欠鑄問題;推廣應用保溫冒口使鑄鋼件實吸率提高20%;研制成功新型保溫材料,使冒口耗用金屬減少40%;發明調壓成型精鑄法,使輕合金超薄壁鑄件及精密復雜內腔鑄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周堯和也是教育傢,總結的“從嚴、重導、求新”教學法1989年獲國傢優秀教學成果獎。主持的“保溫冒口研究與應用推廣”獲國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調壓成型精鑄法”獲國傢發明獎三等獎,“大型體件凝固控制”和“鑄錠和大型鑄件凝固與宏觀偏析”獲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1年獲得航空工業最高榮譽獎——航空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