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控制的低溫、乾燥環境下,長期儲存作物種質資源的建築物。簡稱種質庫,又稱基因庫

  種質庫的主要建築為儲藏室,其地面、牆體、頂棚等圍護結構設置用油氈、聚氯乙烯薄膜、鋁箔等材料的隔氣層,以及用軟木、聚氨酯等材料的絕熱層。在出入口處設置緩衝間。為防止儲藏室地基土壤中的水分凍結產生的凍脹力破壞建築物結構,採用通風、通熱油管、通電等加熱方法提高土溫。。除儲藏室外,種質庫還設有臨時庫、精選室、幹燥間、幹燥工作室、發芽室和卡片間等輔助建築。送入種質庫的種子先存放在臨時庫,經精選後在幹燥間或在幹燥工作室的幹燥箱內進行幹燥處理。儲藏的種子每隔5~10年要在發芽室內進行發芽試驗,檢查種子的發芽力。

  中國農作物的種質資源材料由長期和中期兩級種質庫保存。需長期保存的材料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的長期種質庫保存,其儲藏溫度在-10℃以下,相對濕度為30%左右,儲藏期為30年以上。各省級農業科學院(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有關作物研究所的中期種質庫,其儲藏溫度為0~5℃,相對濕度為30%~40%,儲藏期為15年左右。長期庫向各中期庫提供更新用種;各中期庫向長期庫提供需長期儲存的種質材料,並向育種者提供科研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