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養戲劇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原為文化部直屬重點藝術院校,現屬國傢教育部。1950年4月2日成立於北京,在魯迅藝術學院、華北大學文藝學院和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的基礎上組建而成。首任院長歐陽予倩,金山、徐曉鐘、王永德、徐翔先後任院長。曹禺、張庚、沙可夫、李伯釗先後任副院長。擔任教學和藝術創作的專傢、教授有周貽白、舒強、馬可、吳曉邦、劉露、戴愛蓮、賀敬之、孫維世、孫傢琇等。建院初期設有歌劇系、話劇系、舞臺美術系,1952年高等院院校院系調整時舞蹈、歌劇專業停辦,重新設置瞭表演系、導演系、戲劇文學系、舞臺美術系。1958年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培訓瞭第一批專業話劇人才。1977年恢復因“文化大革命”中斷的教育秩序。20世紀90年代起增設瞭電視藝術系、藝術管理系、成人教育學院和影視藝術職業學院。現擁有表演、導演、戲劇學、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公共事業管理等十多個專業,招收本科生、專科生和各類進修生。

中央戲劇學院的實驗小劇場

  學院在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的原則,除課堂教學外,學生還定期參加專業實習。歷屆畢業生演出中外優秀劇目數十個,其中《俄狄浦斯王》曾於1986年應邀赴希臘演出。《桑樹坪紀事》、《虎符》於1988年赴新加坡演出。20世紀末,學院又開辦音樂劇的表演和導演專業,演出瞭《想變成人的貓》、《西區故事》,為國傢培養瞭第一批音樂劇專業人才。

  從80年代起,有十多個國傢的留學生在學院學習。有“戲劇戲曲學”碩士學位專業點1個,“戲劇戲曲學”博士學位專業點1個,研究方向涵蓋瞭戲劇美學、戲劇史論、戲劇文化學、戲劇編劇、戲劇影視導演、戲劇表演理論、舞臺設計與劇場研究、舞臺燈光設計、舞臺服裝和化妝設計等各方面。戲劇藝術研究所是學院的研究機構,組織聘請院內外學者開展對戲劇美學和基礎理論的研究,並進行實驗性的藝術實踐。學院還編輯出版瞭院刊《戲劇》及《戲劇藝術叢書》。學院圖書館藏書達36萬冊。實驗小劇場舞臺設備比較先進,是專業教學和創作研究的重要場所。學院有一支熱心教育事業的師資隊伍,21世紀初擁有教授23人(包括博士生導師13人)、副教授55人。還聘請國外著名專傢為名譽教授。建院以來,培養瞭許多優秀的導演、演員、編劇和舞臺設計人員,曾獲國內外各種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