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建立的德國資產階級政黨。以其在議會大廳中位居中央而得名。其主要成員信仰天主教。1911年起才形成以德意志中央黨為名的固定政治組織。它代表天主教高級教士的分離主義利益和南德資產階級、地主階級的利益。但它在天主教資產者、農民和工人中擁有群眾基礎。中央黨內這些不同的階級成分起初因共同反對普魯士在德意志帝國中的霸權而結合在一起。它的反普魯士傾向因文化鬥爭而進一步加強。1887年文化鬥爭結束後,該黨支持O.von俾斯麥的關稅保護政策。從此,中央黨在許多原則則問題上主要站在政府一邊(直至1891年1月),並參與實施帝國的一系列政策,成為帝國的重要政黨。黨的領導顧及黨內無產階級群眾和在它領導下的基督教工會的需求,被迫多次抨擊德帝國主義的反動措施並主張一些虛假的自由主義要求。當德國帝國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已成定局後,中央黨領導層(M.埃茨貝格爾)提出所謂的“和解政策”,以阻止人民的革命化。在魏瑪共和國後期,黨的領導層(F.von巴本)參與瞭把政權轉交給法西斯分子的準備工作。1933年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央黨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重建,在北萊因–威斯特伐利亞地區有些成就,但很快在政治上喪失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