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歷史紀念物。原名永豐艦,是清政府於1910年8月向日本訂購的炮艦。1912年6月造成下水,1913年1月編入中國海軍。1922年6月,孫中山廣州蒙難時登臨此艦,指揮平叛長達50餘天。1925年3月孫中山去世後改現名。中山艦全長62.48米,最大寬度8.99米,排水量780噸,兩臺主機(蒸汽機)共1 300馬力,時速16海裏,配備各種火炮8門。歷經“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中山艦事件”和“武漢保衛戰戰”五大歷史事件,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重要的歷史見證物。1938年10月,在武漢長江金口水域被日本飛機炸沉。1997年1月,被整體打撈出水,2001年完成艦體修復保護工程。是中國最大的可移動文物。隨著專用浮船塢的建造和陳列基地的建設,已成為中國第一座水上流動博物館

正在修復中的中山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