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詩人。生於伊爾庫茨克州濟馬鎮。曾在莫斯科高爾基文學院學習。16歲時發表第一首詩,此後常有詩作在報刊上發表,蘇聯第四代作傢的代表性詩人之一。他的詩題材廣泛,具有抒情性和政論性,但也有批評傢指出,他的政論性有時被宣言性淹沒,抒情獨白變成瞭自我欣賞。20世紀50~60年代寫的《濟馬站》、《恐怖》、《婚禮》、《娘子谷》、《史達林的繼承者們》、《佈拉茨克水電站》等詩,反映瞭蘇聯批判個人崇拜後的社會思潮。他的許多抒情詩主要寫戰後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年人的生活及其思想想情緒。70年代的作品則側重於歷史題材,借用歷史人物和事件描寫俄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願望和鬥爭,如長詩《喀山大學》、《伊凡諾沃印花佈》等。8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漿果處處》(1981),電影劇本《幼兒園》(1982)和長達2 000餘行的長詩《媽媽與中子彈》(1982,獲1984年度蘇聯國傢獎金)。長詩以詩人在國外訪問時的所見所聞和一系列的聯想為內容,將內心抒情同重大政治性事件融合在一起,突出瞭戰爭與和平的主題。1985年發表以國外事件為背景探討道德問題的長詩《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