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學工作者的群眾性學術團體。在中國社會學發展史上,先後出現瞭兩個中國社會學會。

1979年3月社會學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決定成立中國社會學研究會,圖為與會代表合影

  1922年,餘餘天休在北京發起成立中國社會學界的第一個學術機構——中國社會學會。該會編輯《社會學雜志》(雙月刊)作為會刊,由餘天休主編交商務印書館出版。前後共出版5卷,載文160餘篇。學會與刊物至30年代初自行消亡。

  1979年3月15~18日,由“全國哲學社會學科學規劃會議籌備處”在北京主持召開瞭社會學座談會,來自北京及部分省市,包括過去從事過社會學工作的學者和教育、民政、公安、共青團組織、工會、婦聯等實際工作部門的研究者和工作者共計60多人參加瞭會議。與會代表經過充分討論,決定成立中國社會學研究會,並通過瞭《中國社會學研究會工作條例(草案)》。選舉瞭由50人組成的理事會,推選費孝通為會長。1982年5月,中國社會學研究會在武漢召開年會,會上將中國社會學研究會正式易名為中國社會學會,並增補新的理事,費孝通當選為會長。其宗旨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密切聯系中國社會實際,大力開展社會學研究,為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服務。其任務是組織、協調各團體會員之間的分工協作,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推動和協助有關部門、團體開展社會調查研究,發現、培養人才,普及社會學知識,出版書刊,交流學術資料,積極組織和參加國際學術活動。學會下設教育社會學、人口與環境社會學、社會調查研究方法、青年社會學、社會發展與社會保障、農村社會學、體育社會學、勞動社會學和民族社會學等二級分會,另吸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社會學會作為團體會員。至2002年年底中國社會學會會員已達4 000人以上。為中國社會學的發展作出瞭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