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藏書傢鮑世詡、鮑廷博父子的藏書室。室名取自《禮記·學記》“學然後知不足”之義。鮑廷博,字以文,號淥飲,以獻書於嘉慶中獲賜舉人。祖居安徽歙縣邑西之長塘,鮑世詡經商致富,遂移居杭州,後徙桐鄉。在經商的同時,性耽文史,築室儲書。鮑廷博本人承繼父志,篤好書籍,廣交書友,尤喜搜羅散佚。清乾隆修《四庫全書》時,徵集天下遺書,鮑廷博命其子鮑士恭呈獻傢藏圖書626種,與清代藏書傢範懋柱、、汪啟淑、馬裕一起,成為乾隆修書時獻書的四大傢,清高宗曾賞賜《古今圖書集成》以資褒獎。鮑廷博與當時的眾多藏書傢經常互通有無,互相借觀抄錄善本秘籍。曾據知不足齋所藏善本刊刻《知不足齋叢書》,在他逝世後由其子鮑士恭繼續刊行,至道光間共刻成30集,並手自讎校。收錄珍抄舊刻207種。當時學者稱贊此叢書淹雅多通,精於鑒別,無偽書俗書間廁,成為清代著名的叢書。曾收入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後知不足齋藏書散出,其中的宋元本多流入黃丕烈士禮居、汪士鐘藝雲精舍、陸心源皕宋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