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塔。位於中國北京西直門外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內。真覺寺創建於明永樂年間,又名正覺寺。因寺內金剛寶座塔的高基座上有五座小塔並峙,俗稱五塔寺。196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剛寶座塔建於明成化九年(1473),是按照西域僧人板的達所貢的金剛寶座規式建造的。全部為石砌,分基臺和五塔兩部分。基臺下部為須彌座,上部臺身分為五層,每層皆雕出柱、栱、枋、檁和短簷。柱間為佛龕,龕內刻佛坐像。基臺四周共有佛像381尊。基臺上有造型相同的五座密簷式小塔,四角四座較矮,中央一座較高。五塔形制代表佛教經典中的須彌山,傳說山上有五座山峰,為諸佛聚居處。此外,基臺的梯口上尚有琉璃瓦罩亭一座。基臺和小塔周壁雕刻題材十分豐富,有佛像、八寶、法輪、金剛杵、天王、羅漢以及代表金剛界五佛寶座的獅、象、馬、孔雀和迦樓羅(“金翅鳥”)圖樣,屬佛教密宗裝飾題材。

  金剛寶座塔,是按照印度比哈爾邦的菩提伽耶大塔設計的。敦煌壁畫上見有此形之塔。此塔整體造型雖溯源於印度,但其比例、細部、構造、紋樣皆明顯地因承中國傳統風格。

  類似佛塔在中國尚有多座。昆明妙湛寺金剛塔建於明天順二年(1458)。其基臺為方形,上建五座瓶式喇嘛塔。基臺四面作券洞,十字對穿,俗稱穿心塔。呼和浩特市慈燈寺金剛寶座舍利塔建於清雍正五年至十年(1727~1732),塔身全部以雕磚作為裝飾材料,並且配以綠色琉璃瓦簷和攢尖頂方罩亭,全塔建築風格更富於中國風格。北京碧雲寺金剛寶座塔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它的基臺上除五座小型密簷塔以外,還有兩座小型喇嘛塔,實際上是七塔並峙。北京西黃寺清凈化城塔建於乾隆四十七年,為紀念六世班禪喇嘛而建。全部為漢白玉石造,基臺為“亞”字形平面;基臺上列五座石塔,中間一座為瓶式塔,頂部有鎦金寶瓶,四角各設八角經幢式塔一座,造型同印度式金剛寶座塔差異較大。此外,如北京玉泉山靜明園的妙高塔、五臺山圓照寺塔也是金剛寶座式,但五小塔皆為喇嘛塔。上列諸塔各具特點,反映出古代匠師不拘一格的創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