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官名。滿語,有謂是漢語“將軍”的轉音。章京之官名為清代所特有,使用較廣,文武職都有而位階差別也較大。最初,在滿洲女真部落中,有酋長而稱章京者,如古勒(鄂勒渾)城主阿太章京、沙濟城主阿亥章京等。天聰八年(1634),皇太極以章京作為八旗各級主官的職名,改各旗副主官梅勒額真為梅勒章京,改八旗基層單位牛錄的主官牛錄額真為牛錄章京,改各甲喇(統率五牛錄)的主官甲喇額真為甲喇章京等等。又定一等參將為一等甲喇章京,二等參將為二等甲喇章京,遊擊為三等甲喇章京。在蒙古各旗,則設有管旗章京一人,在札薩克之下管理一旗之事,均從本旗內臺吉或塔佈囊中以原品級補放;另視佐領之多少,有的旗還設管旗副章京一至二人。清代個別文職衙門也有章京之官,如軍機處設有軍機章京,作為軍機大臣的屬官,負責諭旨起草、文書處理等事。同治元年(1862)設立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有章京20名(滿、漢各10人)、額外章京16名(滿、漢各8人)。理藩院於中俄邊境通商口岸——恰克圖及少數民族互市所在地等,派有本院司官輪流駐紮,負責處理有關事務,其中有的也稱章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