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古琴傢。字合修,別號半髯子。生卒年不詳。原是浙江的一個道士,幼年從馮彤雲學琴。清鹹豐年間(1851~1861)遊方到四川青城山。至光緒年間主要在四川教琴,其間亦曾出遊湖北一帶,在成都和漢口等地都傳授瞭不少弟子,被認為是川派琴傢的主要代表。所傳“七十二滾拂”《流水》,氣勢磅礴,為近百年來琴傢所推崇。現存明、清各傢琴譜《流水》多為7段或8段。而張所傳《流水》為9段,第6段則全用滾拂,為以前各譜所未見,,所謂“七十二滾拂”之名,即由此出。其他各段與諸譜大同小異。據傳此曲為馮彤雲所授。由於第6段的節奏、指法奇異繁難,原來的減字記譜法難於精確記寫,因而張孔山學此段時,全由馮彤雲口傳心授,並無成譜。張孔山及其弟子慮其日久失傳,遂共同擬出新的譜字,刊於《天聞閣琴譜》(1876,成都葉氏刊本),後為流傳最廣的古琴曲譜本。民間尚有張氏所傳古琴譜抄本多種,為張氏各弟子所輯錄,其指法節奏、譜字的記寫,都與《天聞閣琴譜》不同,均未廣泛流傳。此外,張孔山的琴曲傳譜,存見的還有《高山》、《孔子讀易》、《平沙落雁》、《瀟湘夜雨》、《化蝶》、《醉漁唱晚》、《漁樵問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