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和清除雜草的繁生與為害,以改善農作物和人類生產、生活環境的措施。

  自人類開始從事農業生產直到18世紀末的漫長時間裏,除草作業基本上都是靠人力拔除或使用簡單的農具進行。19世紀起,一些發達國傢開始採用機械動力牽引的除草機械。20世紀40年代2,4–滴的研製成功,開創瞭運用化學除草劑在田間選擇性除草的新時期。此後有機合成除草劑的研製和生產發展較快,被廣泛應用於農田、林區和非農地區,到80年代初,,世界除草劑生產和使用量已超過殺蟲劑與殺菌劑。

  雜草防除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植物檢疫。即對國際和國內各地區間所調運的作物種子和苗木等進行檢查和處理,防止新的外來雜草遠距離傳播。②人工除草。包括手工拔草和使用簡單農具除草。耗力多,工效低,不能大面積及時防除。③機械除草。使用畜力或機械動力牽引的除草機具。一般於作物播種前、播後出苗前或苗期進行機械中耕、耖耙與覆土,以控制農田雜草的發生與為害。工效高,勞動強度低。④物理除草。利用水、光、熱等物理因子除草。如用火燎法進行墾荒除草,用水淹法防除旱生雜草,用深色塑料薄膜覆蓋土表遮光,以提高溫度除草等。⑤化學除草。即用除草劑除去雜草而不傷害作物正常生長。具有高效、及時、省工、經濟等優點,適應現代農業生產作業,還有利於促進免耕法和少耕法的應用、水稻直播栽培的實現以及密植程度與復種指數的合理提高等。但大量使用化學物質對生態環境可導致不利影響。⑥生物除草。利用昆蟲、禽畜、病原微生物和競爭力強的置換植物及其代謝產物防除雜草。⑦生態除草。采用農業或其他措施,在較大面積范圍內創造一個有利於作物生長而不利於雜草繁生的生態環境。如實行水旱輪作制度,對許多不耐水淹或不耐幹旱的雜草都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合理密植與間作、套種,可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間結構,促進作物群體生長優勢,從而控制雜草繁生數量與為害程度。⑧綜合防除。雜草的類群和發生動態各異,單一的除草措施往往不易獲得較好的效果;同時,各種防除雜草的方法也各有優缺點。綜合防除就是因地制宜地綜合運用各種措施的互補與協調作用,達到高效而穩定防除雜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