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劇作傢A.P.契訶夫的最後一部劇本。寫於1902年。故事發生在5月的一個早晨,多年旅居巴黎的女地主朗涅夫斯卡婭馬上就要回到故鄉,傢人與朋友們都在興奮地忙碌著、等待著。朗涅夫斯卡婭雖然富有,但生活並不幸福。年輕時,她嫁給一個有一身債務的男人,後來又成為寡婦。丈夫死後,她愛上另一個不成器的男人,不久7歲的兒子不幸落水身亡。痛不欲生的她帶著女兒安尼雅離開瞭故鄉去瞭法國。那個男人也跟著她到巴黎,但在將她的錢財揮霍殆盡之後又去追逐別的女女人。飽經挫折的朗涅夫斯卡婭回到闊別5年的傢鄉,見到那滿園白色的櫻桃園、見到久別重逢的哥哥加耶夫等親朋好友,不由熱淚盈眶、激動萬分。加耶夫和妹妹一樣,也是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貴族老爺,最大的嗜好是打臺球和往嘴裡送糖,且對傢中的一切都有著濃重的懷舊心理,甚至主張要為老櫥做什麼“百年紀念”活動。

《櫻桃園》劇照

  羅巴辛是一個善於經營、工於心計的商人,絕不錯過任何機會,如今已經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新富,而他父親在農奴解放之前隻是朗涅夫斯卡婭傢的下人。由於朗涅夫斯卡婭兄妹不能按期繳付抵押借款利息櫻桃園被拍賣時,羅巴辛將其買到手。羅巴辛購得櫻桃園之後,立刻欣喜若狂地來到朗涅夫斯卡婭傢裡,宣佈這個從前他傢祖祖輩輩為奴的地方如今完全屬於他瞭。他要用斧子將這些結滿果子卻賣不出的櫻桃樹砍去,並在這片土地上蓋別墅,要在這裡過嶄新的生活。朗涅夫斯卡婭決定再次出國,回到巴黎情夫的身邊。臨走之時,她對櫻桃園依依不舍,因為這畢竟是她逝去的生活、青春和幸福的象征。加耶夫也和妹妹一樣心情沉重,倆人都在啜泣著。唯有安尼雅歡呼不已,對未來充滿信心,喊出瞭“新生活萬歲”的響亮口號!

  這是一部有著濃厚抒情意味和悲喜劇因素的劇作,表現瞭新舊社會的交替過程。它一方面揭示瞭以朗涅夫斯卡婭和加耶夫為代表的舊時期的結束,櫻桃園繁花似錦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貴族地主的舊生活即將毀滅;另一方面則強烈地表達瞭與過去告別、奔向幸福未來的美好憧憬。契訶夫在塑造兩個代表過去的人物的同時,還描寫瞭兩個代表新生活的青年形象,即特羅菲莫夫和安尼雅,賦予瞭劇本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和樂觀主義情緒。在風格上,《櫻桃園》更是契訶夫戲劇特征的集大成者,無論是結構、人物還是對話方式都與前幾部劇作一脈相承,可以被視為契訶夫的一部重要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