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周康王時期青銅器。因作器者為宜侯夨而得名。據唐蘭考證,宜侯夨即周族領袖古公亶父次子仲雍的曾孫周章。此簋1954年出土於江蘇省丹徒縣(今鎮江)煙墩山。現藏中國國傢博物館。

  簋通高15.7釐米,口徑22.5釐米。圓腹四耳,高圈足,圈足上有四鉤形扉棱。腹外以凸起的大旋渦紋為主題紋飾,圈足飾夔龍紋(見圖)。器內底部鑄銘文12行126字,除泐損者外,現存116字。內容大致可分3段:首記康王省視武王、、成王伐商時的軍事地圖和東方各邦國的疆域圖,並在宜地宗廟行祭祀之禮;再錄周王冊命夨為宜侯的誥文;最後記夨在受賞賜後,稱頌周王的美德,並制作祭祀先父虞公的禮器以示紀念。銘文中的宜地,研究者多認為在今丹徒附近;也有學者認為在今河南洛陽之西的華縣或宜陽一帶。銘文所記土田、民人的封賞和宜侯與周王的臣屬關系等,有助於研究周初的分封、政體問題,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