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石油,油葉巖熱加工乾餾時其中的有機質熱分解生成的一種褐色黏稠狀油品。除瞭烷烴和芳烴外,還含有較多的烯烴以及含氧、氮、硫的有機物。20世紀40~50年代石油開採量不足時,在美國、蘇聯和中國都建有生產葉巖油的乾餾廠,並進一步蒸餾生產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等燃料,還可獲得石蠟、酚類、吡啶類、環烷酸和石油焦等化工副產品。

  從葉巖油制取輕質油品,是人造石油制取合格液體燃料的方法中成本最低的一種。但由由於這些油品含硫、氮、氧的有機物較多,氣味很大,穩定性很差,很快變為深褐色,性質較差。到瞭60年代,世界發現瞭許多大油田,中國也開發瞭大慶油田,石油供應充足,生產頁巖油的幹餾廠便全部關閉,改為石油煉制工廠。但隨著石油資源日益減少,頁巖油的加工和利用還是值得研究和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