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彈翼的氣動升力,主要以巡航狀態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舊稱飛航式導彈巡航狀態是指導彈經火箭助推器加速後,主發動機的推力與阻力平衡,彈翼的升力與重力平衡,以近於恒速等高度飛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單位航程耗油量最少。典型的巡航導彈飛行彈道通常由起飛爬升段、巡航(水準飛行)段和俯衝段組成。

典型巡航導彈的結構示意圖

  簡史 德國於1944年6月13日首次使用一種綽號為“嗡嗡彈”的飛彈(V–1導彈)襲擊英國首都倫敦。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巡航導彈。戰後,美國和蘇聯在V–1導彈基礎上大力發展巡航導彈。1954年9月,美國率先研制成功“鬥牛士”陸射巡航導彈,不久又裝備瞭“天獅星”海射巡航導彈和“大獵犬”空射巡航導彈等十幾種巡航導彈。蘇聯在1957年研制成功SS–N–1海射巡航導彈,不久又裝備瞭AS–1空射巡航導彈和SSC–1A陸射巡航導彈等。這些早期研制的巡航導彈普遍存在體積大、命中精度低、速度慢、機動性能差、易被對方攔截等缺點。60年代巡航導彈的發展一度受到冷遇。7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制約巡航導彈發展的關鍵技術,如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高能燃料、微型計算機、新型戰鬥部、微電子器件、制導技術等有瞭突破性進展,一些難題被相繼解決,使巡航導彈得到迅速發展。80年代,美國和蘇聯先後交付使用一批高性能巡航導彈,如美國的AGM–86B、BGM–109“戰斧”巡航導彈,蘇聯的AS–15、SS–N–21巡航導彈等。這些新型導彈體積小,質量輕,命中精度高(有的達10米級),突防能力強,發射平臺多,既能打擊固定目標,也可攻擊活動目標,已成為現代戰爭中必不可少的主戰武器。在此期間,中國、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南非、以色列等國傢,也先後研制成功並陸續為本國軍隊裝備瞭巡航導彈。90年代以來,由於巡航導彈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的出色表現,使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世界上出現瞭一股新的巡航導彈發展熱。

  分類 巡航導彈按作戰使命分為戰略巡航導彈和戰術巡航導彈;按發射平臺分為陸射巡航導彈、空射巡航導彈和海射巡航導彈;按射程分為近程巡航導彈、中程巡航導彈和遠程巡航導彈;按戰鬥部性質分為核巡航導彈和常規巡航導彈;按巡航速度分為亞聲速巡航導彈、超聲速巡航導彈和高超聲速巡航導彈。

  組成 巡航導彈主要由彈體、推進系統、制導系統和戰鬥部等部分組成(如圖)。彈體包括殼體、彈翼、安定面、操縱面等,通常用鋁合金或復合材料制成。彈翼包括主翼和尾翼,有固定式和折疊式(發射後展開)。推進系統包括助推器和主發動機。助推器通常采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或固體火箭發動機;主發動機通常采用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渦輪槳扇發動機、沖壓噴氣發動機等空氣噴氣發動機,有的也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液體火箭發動機或整體式火箭沖壓組合發動機。制導系統通常采用慣性、圖像匹配、GPS、星光、尋的等制導方式,絕大多數巡航導彈采用復合制導體制。戰鬥部為常規裝藥或核裝藥,通常安裝在導彈的前段或中段。

  展望 巡航導彈的發展趨勢是發展復合循環渦輪風扇發動機、槳扇發動機等新型發動機,采用高能高密度新燃料(如炭漿和硼漿燃料),提高導彈飛行速度,增加射程;縮短任務規劃時間,提高自主識別目標及飛行中對目標的再瞄準能力;采用隱身技術和新的抗幹擾措施,提高導彈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采用新的復合制導方式,提高命中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