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北梆子作傢。河北高陽人。幼年入易縣祥慶和科班,學河北梆子,工文武花旦,藝名還陽草。1914年,參加創建奎德社,主持社務,兼任編劇、導演和舞臺設計。楊韻譜青年時代搭過河北梆子演員田際雲的玉成班,參加過王鐘聲主持的新劇演出,接受戲曲改良主張,立志編演新戲。從1912~1937年,他編寫瞭梆子、皮黃新戲(包括與人合作)50餘部,先後由劉喜奎、鮮靈芝、秦鳳雲、雪豔琴、李桂雲等演出。劇作的題材比較廣泛,思想傾向也比較複雜,但抨擊軍閥統統治,同情革命,憧憬自由的思想和態度經常流露於字裡行間。在他前期編寫的新戲中,描寫1917年俄羅斯勞動人民在伏爾加河從事革命鬥爭故事的《黨人魂》,曾遭北洋軍閥政府禁演;反映南皮張氏二女被惡霸迫害慘死,天津高等審判庭不秉公斷案的《二烈女》被當局一再刪削,才在北京演出;揭露軍閥任意污辱女性的《傢庭禍水》被勒令停演。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在《戰地之花》一劇中,對國民黨政府喪權辱國的罪行予以抨擊;又在根據張恨水同名小說改編的連臺本戲《啼笑因緣》中,歌頌瞭東北義勇軍的抗日愛國精神。

  楊韻譜在奎德社導演瞭120餘部戲,並建立瞭導演制度,又吸收話劇的舞臺美術裝置方法,銳意進行藝術革新。因此,奎德社的新劇被稱為“電影化之舊劇”、“熔話劇與京劇為一爐”的新劇。包括南開學校新劇團負責人在內的天津學界,曾組成50餘人的觀摩團,來京觀摩奎德社移植演出的《恩怨緣》、《一元錢》等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