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湖南長沙人。卒於蘇聯莫斯科。1920年在國民黨軍張輝瓚部當文書、司務長。1925年回傢鄉參加農民運動,任區農民協會委員長。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到武昌入國民革命軍,在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任排長,後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隨隊到井岡山。曾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1團副官、會計長,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31團輜重隊隊長、縱隊輜重隊隊長兼縱隊政治部保衛科科長、紅12軍軍需處處長、第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官長兼總經理處處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員會經理處處長和後方辦事處主任、總兵站站長兼政治委員。在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進行頻繁“圍剿”的艱苦環境中,領導後勤部門保證瞭部隊的運輸和供應。長征中,任軍委保管處處長、糧秣隊隊長、總醫院院長、陜甘支隊後方辦事處主任。到陜北後,任軍委兵站部部長兼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東征回師陜北時,組織船隻,在敵嚴密封鎖的黃河渡口,輸送部隊安全過河,受到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嘉獎。後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留任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兵站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後勤部副部長兼兵站部部長、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八路軍前方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部長、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常務委員兼經濟部部長。堅決執行自力更生政策,領導軍工生產、研制武器彈藥,在敵後創辦被服廠、紡織廠和制藥廠等。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政聯合辦事處主任、華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中共中央軍委總後勤部部長兼華北軍區外線司令員,曾協助劉少奇制訂兵工生產計劃。淮海戰役前夕,到山東參與部署戰役後勤工作,組織從大連到膠東的海路運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兼華北軍區後勤部部長和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業部部長、解放軍財務部部長,致力於統一軍隊供給制度和後勤工作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