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用序數來表達效用水準,並以此為基礎分析消費者行為的一種理論。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英國經濟學傢F.Y.埃奇沃思、J.R.希克斯,以及義大利經濟學傢、社會學傢V.帕雷托等。它是在批判基數效用論的過程中產生,並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逐步佔據主導地位的。

  序數效用論者認為,消費者消費不同商品組合所得到的不同滿足程度或效用水準應該用序數,即第一、第二、第三等來表示,或者說,應該用消費者的偏好來表示。關於偏偏好的3個基本假設前提是:①偏好的完備性。指消費者總是可以對不同的商品組合進行比較和排序。②偏好的可傳遞性。指對於多個商品組合如ABC組合,如果消費者對A的偏好大於對B的偏好,對B的偏好又大於對C的偏好,那麼,消費者對A的偏好肯定大於對C的偏好。③偏好的局部非飽和性。指如果兩個消費組合的區別僅在於其中一種商品數量的多少不同,那麼,消費者總是偏好於含有這種商品數量較多的那個商品組合。

  序數效用論者運用無差異曲線分析法研究消費者行為,並進一步推導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其基本工具是預算線和無差異曲線。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無差異曲線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同等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序數效用論還提出瞭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有關邊際替代率指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條件下,消費者每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所必須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數量。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指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隨著一種商品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願意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數量是遞減的。由於兩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的幾何含義是無差異曲線的斜率,所以,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保證無差異曲線在圖形上是一組凸向原點的曲線。

  序數效用論分析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為所得到的消費者均衡條件為:在消費者偏好、收入和商品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應該選擇最優的商品組合,使得消費者最後一元錢貨幣收入無論用於購買消費組合中的哪種商品帶來的邊際效用都相等。用公式表示為:

式中 MU XMU Y分別為 XY兩種商品的邊際效用, PXPY分別為 XY兩種商品的價格。進一步地,序數效用論由消費者的均衡出發,運用比較靜態分析法,推導出瞭消費者的需求曲線: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表示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需求曲線上的每一點都表示在一定價格水平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最大效用水平的最優消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