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路車站公共場所裝卸貨物,逐漸使用有動力驅動的裝卸機械代替人力作業。一般來說,裝卸機械作業的比重達到70%以上,即可認為基本上實現裝卸機械化;達到90%以上,即是實現裝卸機械化。

  途徑 實現鐵路貨物裝卸機械化都是從半機械化發展到單項作業機械化,再發展到綜合作業機械化。20世紀60年代初,一些工業發達國傢為提高裝卸效率,實現綜合作業機械化,採取瞭許多措施,其中有:集中裝卸作業,關關閉貨運量較小的營業站,建立基地站,實行貨運站專業化;發展集裝箱運輸和集裝化運輸;采用高效率的裝卸機械和專用車輛。因而,較快地實現瞭鐵路裝卸機械化,顯著地提高瞭經濟效果。

  裝卸機械 鐵路車站采用的主要裝卸機械因貨物種類而異。裝卸笨重貨物采用門式起重機、橋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輪胎式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軌道起重機、固定式起重機和叉車等。鐵路貨場內采用的主要機型是雙梁懸臂門式起重機(圖1),起重量為20噸,跨度為22米,懸臂為8.5米。對成件貨物采用內燃叉車(圖2) 和電瓶叉車,以及配套的托盤和其他集裝器具進行裝卸和搬運作業;搬運行李包裹采用內燃牽引車和掛車。裝卸散堆裝貨物主要采用卸煤機和裝砂機,其次還有單鬥裝載機和起重機配合抓鬥。卸煤機是用鏈鬥把煤從敞車中挖出,翻倒在皮帶輸送機上,再輸送到堆料場地。卸煤機生產效率為每小時400噸左右。此外還有采用底開門自卸車輛配合高架線(棧橋)或皮帶輸送機作業;采用翻車機配合皮帶輸送機卸車(圖3)。為提高翻車機卸車效率,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傢,把車輛的車鉤改造為可轉式車鉤,翻車時可以不摘車鉤,以減少輔助作業,提高卸車效率。裝卸機械的驅動方式,主要是電力驅動,其次是熱力驅動;傳動方式主要是機械傳動,有的為液力傳動。

雙梁懸臂門式起重機

內燃叉車

翻車機正在翻轉煤車卸煤

  中國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鐵路貨物裝卸幾乎全靠人力。20世紀50年代末,提出瞭鐵路實現裝卸作業半機械化(即笨重貨物吊桿化,散堆裝貨物滑溜化,成件貨物站臺車子化)的要求,並試制瞭一批效率較高的卸煤機、門式起重機和叉車。後來,逐步建立瞭鐵路裝卸機械廠、維修廠,制造出大批卸煤機、裝砂機、門式起重機和叉車,開展瞭集裝箱和集裝化運輸,為實現鐵路裝卸機械化邁出瞭一大步。中國鐵路采用的起重量系列為1噸、3噸、5噸、8噸、10噸、16噸、20噸、30噸、32噸、50噸、100噸11種。到1984年底,中國鐵路裝卸機械作業比重達52%,勞動生產率每人每月為460噸。今後的發展趨向是:廣泛采用高效率的裝卸機械;根據貨物運輸和裝卸作業的需要改革車輛和發展專用車輛;開展集裝箱和集裝化運輸;集中裝卸作業,建立專業化貨場;開展裝卸機械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工作;並從單項作業機械化向綜合作業機械化和自動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