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北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也是中國集裝箱吞吐能力較大的港口。天津港是首都北京的出海門戶,對首都和華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及對外貿易起著重要作用。

  天津港地處渤海灣西端海河口,位於北緯38°56′20″、東經117°58′47″。天津港的腹地包括天津和北京兩市,河北省大部、山西省北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和西部等地區。港口交通方便。貨物集疏運以鐵路為主,公路約承擔五分之一。

  發展簡況 天津港原是海河內一小村落,明朝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後,才逐漸成為京都從海上通向南方廣大地區的門戶。1896年海河嚴重淤積後,開始在海河下遊的塘沽修建碼頭。1939年日本為掠奪華北煤炭資源,開始在海河口北側修建塘沽新港,至1945年,建成防沙禦浪的南防波堤8公裡,北防波堤5公裡,3000噸級雜貨碼頭泊位4個(岸線長700米),5000噸級煤碼頭1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天津港新港進行瞭擴建。

  港口設施 天津港有新港、塘沽、天津三個港區。新港港區面臨渤海,是天津港的主要作業區,有集裝箱、糧食、鋼鐵、鹽、雜貨和客運等碼頭,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港口。經過擴建,目前有26個貨運泊位和2個客運泊位,形成3個突堤碼頭和4個港池。目前正在修建3個3.5萬噸級集裝箱專用泊位和國際客運碼頭的配套設施等。塘沽港區位於天津市塘沽區的海河北岸,距河口4.7海裡,有沿海客運碼頭2個和接納3000噸級以下船舶的貨運碼頭5個。天津港區在天津市區內海河兩岸,近年已廢置不用。

  天津港碼頭岸線長5062米,泊位35個。倉庫面積17萬平方米,堆場面積63萬平方米。天津港裝卸、運輸作業主要環節已實現機械化,共有裝卸機械970餘臺。港口浮式起重機最大起重量為500噸;岸邊集裝箱裝卸橋的起重量為40噸,裝卸效率為每小時30箱。全港有港作船舶45艘。

  天津新港進港航道是人工開挖而成。新港航道全長27.4公裡,底寬150米,水深10米,是人工開挖逐步加深挖成的。新港至塘沽經過船閘可通航吃水6米以下船舶。塘沽至天津市區為海河航道,水深3米左右,可通航拖駁船隊。海河船閘閘室長180米,寬21米,底標高-4米,可通過3000噸海船。全港區有鐵路111公裡。

  吐吞情況 天津港進出貨物主要有糧食、鋼鐵、鹽、雜貨等,件雜貨比重大於散貨。1983年吞吐量為1500萬噸,其中對外貿易物資約占四分之三,比重居全國首位。天津港同世界上150多個國傢和地區有貿易往來。1983年外輪進出港930艘次,約660萬總噸。天津港同美洲、歐洲、大洋洲和日本之間有集裝箱運輸航線。1983年集裝箱吞吐量為55萬噸。

  天津港有客運航線通大連、煙臺、龍口等地,1983年旅客流量為13萬人次。有不定期的國際旅遊船來港靠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