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河流上建攔河閘壩和船閘(或升船機),壅高上遊河段水位,增加通航水深,以改善航行條件的航道治理工程措施。

  渠化工程的水工建築物一般包括擋水建築物、泄水建築物、通航建築物以及其他綜合利用水資源的專門建築物。它們共同組成渠化樞紐。擋水、泄水建築物可以採用活動壩(主要是水閘)或溢流固定壩,或用固定攔河壩配以泄水的溢洪道或泄水閘。當採用活動壩時,在河流的枯水期間利用活動壩擋水,以增加枯水期的通航水深,船舶用船閘(或升船機)過過壩;在洪水期間則將活動壩打開渲泄洪水流量,此時河流基本處於天然狀態。這種渠化方式一般用於水位漲落迅猛的山區河流。以綜合利用水資源為目的的渠化工程則多采用固定壩。

  根據地形、坡降、地質等條件,通過渠化工程,將河流分成若幹不同水位而又相互銜接的梯級,也就是下一級閘壩的回水與上一級閘壩相銜接,並滿足通航水深的要求,即為河流渠化。如果隻在局部河段建築閘、壩以淹沒閘、壩上遊的灘險急彎,改善該河段的航行條件,各個渠化河段互不連接,其中還夾有天然河段,但其通航水深,可滿足要求,則這種渠化方式稱局部渠化。局部渠化用於航行條件一般較好,僅局部河段有礙航灘險的河流。各級閘壩的高度應根據航運以及其他國民經濟部門的要求和自然條件等綜合研究確定。

  渠化工程能從根本上改善河流的航行條件。它具有以下特點:能較多地增加航道水深,減低水流流速,使航道的通過能力得到較大的增長;能綜合利用水資源,除改善航行條件外,還可取得防洪、灌溉、發電等多方面效益;對於枯水期流量小,灘多流急的中小河流,特別是丘陵山區性中小河流和河流上遊效果更為顯著。不少國傢對一些河流進行瞭多目標的渠化工程,興建一系列渠化樞紐,使之成為渠化河流。如美國密西西比河的上遊及支流俄亥俄河、田納西河,蘇聯的伏爾加河,中國廣東的連江、四川渠江、湖南淥水等。但是河流渠化也會帶來一些問題:船舶須要通過船閘或升船機,增加瞭船舶的運行時間;閘壩上遊水位壅高,可能淹沒一些土地;河流的水文情勢和生態環境也會發生變化,對農業、供水、防洪、漁業以及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等方面將產生不同的影響。此外渠化工程的投資較大,工期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