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駕駛和乘坐載人航天器在太空從事各種探測、試驗、研究、軍事和生產的往返飛行活動。載人航太的目的在於:突破地球大氣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類活動範圍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太空,更廣泛和深入地認識地球及其周圍的環境,更好地認識整個宇宙;充分利用太空和載人航天器的特殊環境從事各種試驗和研究活動,開發太空及其豐富的資源。載人航太由載人航太系統實施,載人航太系統由載人航天器、運載器、航天器發射場和回收設施、航太測控網等組成,有時還包括其他地面保障系統(如地面面模擬設備和航天員訓練設施)。

  進程 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Ю.А.加加林乘坐“東方”號飛船繞地球軌道飛行一圈,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此後,載人航天大致經歷瞭三個階段。

  ①主要解決把人送入地球軌道並安全返回的目的。在此之前先發射瞭不載人飛船和生物衛星,用以驗證載人航天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確保載人航天成功。接著發射載人飛船,航天員在飛行中完成瞭手控定向、姿態調整、觀測地球和對地攝影等活動,並進行瞭醫學、生物學等科學研究和廣泛的技術試驗。第一階段的載人航天證實瞭人在過載、失重、真空和強輻射等惡劣環境下不僅能夠生存,而且還能有效地工作。

  ②主要是發展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如飛船的軌道機動飛行,兩艘飛船在空間交會和對接以及編隊飛行,考察航天員出艙活動的設備和能力,同時也進行其他科學研究工作。在這一階段,蘇聯航天員:Α.Α.列昂諾夫和美國航天員E.H.懷特穿著航天服走出飛船,在太空進行瞭活動。1967年1月27 日當“阿波羅”號飛船在肯尼迪角進行例行試驗時,因突然著火,美國3名航天員死亡。1967年4月23日蘇聯的“聯盟”1號飛船在返回時,由於降落傘故障航天員В.Μ.科馬羅夫死亡,這些是載人航天所出現的重大事故。

  ③發展實驗性航天站,進一步考察人在太空環境條件下長期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利用空間獨特環境從事多種學科研究和應用實驗,諸如生物學、醫學、天文學、材料和工藝試驗和地球資源勘測以及軍事活動等,同時也為建立實用航天站積累經驗。參加這一階段活動的有供航天員長期生活和工作的航天站,有運送航天員並能返回地球的載人飛船,也有供應航天站燃料和航天員生活必需品的運貨飛船,如蘇聯的“進步”號貨船。

  截至1984年4月共有221人次在太空中飛行,在太空連續生活和工作的最長時間是236天22小時50分鐘。共發射瞭87艘載人飛船和9個航天站。

  載人航天器 按飛行和工作方式可分為載人飛船、航天站和航天飛機。載人飛船按乘坐人員多少,又可分為單人式飛船和多人式飛船。按運行范圍,可分為衛星式載人飛船和登月載人飛船。航天飛機既可作為載人飛船和航天站進行載人航天活動,又是一種重復使用的運載器。航天員是載人航天的主角,需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和專門訓練。